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聚焦

图文:贫困县斥资4.5亿"申遗" 一旦失败投入将打水漂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9-27 17:10:5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新宁县的城市亮化、绿化工程都在开展,甚至沿街商店门牌也进行了统一格式的更换。“我们现在做规划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家子气,现在都是大手笔做规划,按照国际标准请最先进的设计研究院来做整体设计。”周建新说。

  尽管外界争议颇多,但一座崀山、一次“申遗”确实为新宁带来了诸多以往不敢想的际遇。207国道、邵新公路、白塔公路和新全公路正在建设中,两条过境铁路和以崀山命名的机场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一批星级酒店正在洽谈建设中。

  “没有‘申遗’就不可能有高速公路,更不可能有铁路和飞机场,这里面有不少项目是原来省里的计划里没有的,就是靠‘申遗’才争来的。”一位当地的官员说。

  新宁县领导的期望,正如由该县办公室主办的一份内部刊物上的一个标题写得那样——“崀山申遗带来滚滚财源”。 田国垒

  一旦不成功就意味着上亿投入打水漂了

  不可否认,“申遗”成功对地方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显而易见。以贵州荔波为例,2008年游客量达204万人次,综合收入近5亿元,是“申遗”成功前2006年的五六倍;云南丽江古城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50%。

  靠“申遗”发财极大地刺激着地方官员们的神经,在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掀起了“申遗”热。而力主“申遗”的地方官员们也毫不隐讳“申遗”的动机,在新宁崀山“申遗”成功后的省市县三级表彰会上,相关领导都明确提到要“发挥崀山带动效应,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舞“申遗”这把剑而意在经济发展的策略成了一种风潮。据了解,今年《世界遗产公约》187个成员国总共派出了800多人出席世界遗产大会,其中仅中国就派出了近百人,不少中国与会者表示“抱着学习和了解的目的”。

  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多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意愿,其中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项目有60多个。由于2000年《凯恩斯协议》(规定每年每国只能申报两个项目,且其中一个必须是自然遗产,世遗会每年只受理45个申报项目)的出台,我国完成所有项目的申报至少需要一个世纪。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周建新说,“申遗”不能一哄而上,需要理性的思考,须尊重科学,“如果当地的风景没有遗产价值就没必要硬去‘申遗’,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我们在‘申遗’中所走的路非常艰辛。花了那么多资金,一旦没有‘申遗’成功,我们要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全程参与“中国丹霞”“申遗”的一位知情人士认为,防止出现“申遗”一哄而上的局面还应完善申报机制,“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不发动也不引导的方式,就是让地方在下面搞,搞得差不多的时候,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报出去,成不成功上面都不承担责任。这样不科学,因为一旦‘申遗’不成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花费上亿元的投入都打水漂了,以后应该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

  据这位知情人士称,目前我国主管“申遗”的就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建设司风景名胜管理处,“其实只有几个人在管,而国家风景名胜区有200多处,世界遗产地也有40项,而且大都分布在相对偏远的地方,规范‘申遗’,应该有更高级别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健全的申报机制”。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作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