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原文化

晚清通才刘鹗的双面人生(图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7-26 17:26:46   来源: 新浪博客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刘鹗是近代较早把眼光注意到西方世界的中国人。在列强频频入侵的晚清大变局中,他为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开出的“扶衰振敝”的药方是,借用外国资本兴办实业,筑路开矿,使民众摆脱贫困,国家逐步走向富强。他给著名考古学家罗振玉(后来与刘鹗结为了儿女亲家)的信中曾这样说道:“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   

  他的观点听似有理,但将国家矿藏资源的开发权交给外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更为当时的朝野所不容。   

  那时,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丰富的矿藏虎视眈眈,以掠夺资源来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1896年,“皮包”公司“北京辛迪加”(福公司)在伦敦注册后,创始人罗沙第便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进行公关。他需要先找一名熟悉中国官场又能托付些微妙任务的总经理。他的好朋友、中国招商局总办马建忠就向他推荐了刘鹗。马建忠还帮助刘鹗与晚清重臣李鸿章及其两个儿子搭上了关系,获得了足够分量的政治支持。   

  这时的刘鹗,曾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到湖北商办芦汉铁路,但却玩不过盛宣怀的手腕,受排挤落马;随后他又上书直隶总督王文韶,建议修筑津镇(镇江)铁路,却卷到镇江乡党的内斗中,惹了一身骚。   

  刘鹗还因进京行贿而在京城官场中留下了相当负面的评价。他曾带“字画数十件余”前往行贿身居高位的另一老乡翁同龢处,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时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他在1895年五月廿一日的一则“日记”为证:“刘鹗者,镇江同乡,屡次在督办处递说帖,携银五万,至京打点,营干办铁路,昨竟敢托人以字画数十件餂余。记之以为邪蒿之据。”   

  刘鹗行贿翁同龢,自然是为了“承包”铁路工程,没想到翁同龢高风亮节,不念同乡之谊,不为重金所动,还在日记里把刘鹗的这一丑行记录下来了。   

  所以,当罗沙第来北京时,在总理衙门工作的刘鹗正郁闷不得志呢。经马建忠牵线,自然一拍即合,刘鹗便欣然出任福公司的华人经理,开始了其颇受人诟病的买办生涯。   

  刘鹗的买办生涯伊始,他的亲家毛庆蕃、妻舅高子谷都曾经居中帮忙。毛庆蕃是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翁同龢的亲信下属,刘鹗与翁同龢的交往,由他承转。翁同龢对福公司的态度,他也随时向刘鹗透露。高子谷虽然是刘鹗在总理衙门的同事,但他身为北洋大臣王文韶的孙女婿,其能量自然非刘鹗可比。王文韶以军机大臣身份兼管外务部之后,高子谷掌管着外务部的电报密码本。清廷高层关于福公司事务的机密文电,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刘鹗。   

  曾经商海的刘鹗是操作高手,善于打擦边球,去绕开政策之限制。当时矿藏是严禁外资染指的,刘鹗便想了个办法:煤矿在名义上还是国有,自己开采,但因为资本不够,便向福公司借款白银一千万两,福公司因之而获得了山西盂县、平定州与潞安、泽州两府属矿六十年开采权中利润的50%,并承担其间所有的开支。合同名为“筹借洋债”,但既没有规定还款期限,也没有规定借款利息,实质上就是变相卖矿,于国于民皆不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作者: 刘继兴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