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原文化

晚清通才刘鹗的双面人生(图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7-26 17:26:46   来源: 新浪博客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刘鹗性嗜金石、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在上海生活时,他就开始收购铜器,已“聚古器数十”。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刘鹗也很有见地,他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其见解最终被其后的研究成果所证明。   

  说到刘鹗的甲骨文之缘,不能不提王懿荣。王懿荣是大清国子监祭酒,也是享誉北京城的著名金石学家。1899年的秋天,王懿荣的一场疟疾,改变了甲骨文被病人吃掉的命运。   

  王懿荣得病的时候,他的好友、《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正住在他家。作为朋友的刘鹗不但过问他的病情,还关注他吃了什么药。当看药时,刘鹗惊奇地发现王懿荣吃的竟然是假药——这哪里是“龙骨”(真正的龙骨是古生物化石),分明是龟板!再仔细观察,刘鹗发现龟板上有影影绰绰的契刻的东西,形状奇怪,好似天书。他拿给王懿荣看,俩人“相与惊讶”。王懿荣认为这是古物,便问仆人龟板是从哪儿买来的。之后,他来到售卖龟甲的达仁堂药店“询其来历”,人家告诉他龟甲出自河南汤阴……刘鹗则找遍北京城的所有药店,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了不少文字比较清晰的龟甲。   

  山东潍坊的古董商人范维卿深知王懿荣这位老乡“好古物,一遇有罕见之品,辄登门求售,以获善价”。1899年夏末,范维卿携带刻有文字的甲骨12片进京拜见王懿荣。王懿荣把这些甲骨视为珍宝,尽管每板索银2两,他还是全部收购。1900年春,范维卿又带来800余片甲骨,其中有一片是全甲的上半,刻了52个字,王懿荣照例全数购下。后来,又有一个叫赵执斋的古董商携来数百片甲骨,虽模样不一,但片片有字,王懿荣亦尽收其囊。于是,古董商知此骨可以赚钱,每有所得便携之登门,时过不久,王懿荣已收甲骨1500余片。   

  王懿荣把龟甲骨片逐一摊开,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最后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是一种文字,是商代的占卜档案,也就是史籍上所讲的“殷人典册”!王懿荣对甲骨文字的最初判断,为后来的研究所证实。他是揭示甲骨之谜的第一人,中国的文字史也由此向前推进了一千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年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太后与皇帝仓皇亡命。王懿荣在庭院徘徊了一夜,于翌日清晨书绝命词一纸,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写完,他投井自尽!之后,他的妻子谢夫人带着长媳张氏也一起投井而亡。   

  王懿荣死后,他的长子为了还债,将父亲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售给了王懿荣的生前好友刘鹗,计1000余片。刘鹗还委托赵执斋“奔走齐鲁赵魏之地,凡一年,前后收得3000余片”。另外,刘鹗还派儿子去河南收集甲骨,前后加起来,有5000多片。刘鹗宣称:“己亥一坑所出,虽不敢云尽在于此,其遗亦仅矣。”   

  1903年,刘鹗从他的5000余片甲骨片中精选了1000多片拓印成书,即大名鼎鼎的《铁云藏龟》,这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从此,甲骨文从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摩挲的“古董”,变为可资社会上广大学者研究的珍贵史料,从而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促进了甲骨学的研究。

  刘鹗在《铁云藏龟·自序》中也提到了发现甲骨文的过程:“龟板己亥岁出土在河南汤阴……既出土后,为山左贾所得,咸宝藏之,冀获善价。庚子岁,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厚值留之,后有潍县赵君执斋得数百片,亦售归文敏。”   

  民国年间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有“中国考古学之父”之誉的李济先生在《安阳》一书中,称王懿荣是中国古文字学科的达尔文,把刘鹗比为赫胥黎。王懿荣是第一个认识到甲骨文学术价值的人,刘鹗是第一个对这些完全不为人知的古文字进行整理、出版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作者: 刘继兴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