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供暖进入第4天 北京世桥国贸小区至今暖气冰凉

2013-11-18 15:44:00 来源: 北京晚报 
字号  

    今天进入正式供暖第4天,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上午告诉记者,全市供暖整体情况基本稳定,目前无大面积不热现象,全市各供热咨询热线接话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有一半以上反映家中温度不达标。

    目前各供热单位都在进行动态调节,随着气温的下降提升出水温度,保证居民家中温度达标。正式供暖4天来,市供热办服务咨询热线12319的接听电话数量在1200个左右,接话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有一半以上反映家中不热。而本市最大供热单位热力集团服务热线96069共接到来电22000余个,在接通的17000多个来电中,64%反映室温不达标、22%非热力管辖范围内来电、3%反映跑漏水、1%反映热计量,其余是反映生活用水问题和其他投诉。

    96069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热力集团管辖范围内的供热面积已无大面积不热现象,局部地区因为跑冒滴漏、管线老化等问题造成管线不热,抢修人员已经正在抢修。“抢修多脏多累都不怕,但是有些小区物业又不配合,这才最让我们头疼。”热力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这几天,热力集团就在处理位于双井桥附近的世桥国贸小区的供热问题。到昨天为止,这个小区尚未供热,家中冰冷的暖气让居民不得不裹着毛毯开着空调,各想高招来取暖。记者多方了解到,小区涉及居民200余户,今年由于小区热力管线存在多处严重隐患,如果强行供暖,将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但是供热前热力集团与物业多方联系巡查和维修,物业方一直不予配合,造成维修延误。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热力站的维护工作应由物业完成,但物业不愿出钱维修,管线得不到正常维护,以至于今年出现严重隐患,影响供热。经相关部门协调,由热力集团负责对管线的隐患进行维修,但物业并不配合。

    正式供热之后,负责维修的工程师还在该小区苦等两天,也没有等到热力站的钥匙,其间物业公司的负责人一直不曾露面。昨天上午,在经过市、区两级市政市容委、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多方协商,要求物业公司应大力配合,先进行抢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供暖。今天上午,记者从热力集团获悉,目前抢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如果进展顺利,今明两天该小区可以实现供暖。(记者叶晓彦)

    现场特写

    连轴转的热力维修工

    昨晚8时,朝阳区华腾园热力站。室外温度只有5摄氏度左右,记者摸黑在一处冒着热气的井口旁找到了热力维修工王官。从中午发现小区内一处热力管道漏水开始,他和几个工友就轮流守在井口抽水作业。打着手电探头进去,4米深的井几乎被冒着热气的水灌满,“等水抽完确认漏水原因,估计怎么也得后半夜了”,只穿了件很薄的外套王官边说着,边打着寒战。

    王官打算先回屋喝口热水。刚一进门,就看见工友田福强坐在一旁,左腿高抬,裤腿卷到了膝盖上,正拿着棉签在小腿上涂抹药水。原来,他刚刚在没有灯的地下室关漏水阀门时不小心摔了下来,磕破了小腿。

    转身进屋,工友王建国坐在办公桌前,刚刚放下电话,“我都给这个业主打了几十个电话了,就是不接。”原来,楼里有管线不热,需要进14层一住户家中拧开阀门放气,他却怎么都联系不上业主。

    王官听罢苦笑了一下,正打算给自己倒杯开水,门口就传来了喊声:“小王,我们家那组暖气还没热啊。”10号楼的一位老大爷亲自找上了门,王官放下水杯,赶紧迎了出去。这位大爷家楼里有户居民昨天漏水,整组阀门被关,楼上楼下一趟线都停了暖,老大爷吃了“挂落儿”,跑到热力站讨说法……

    从7日试供暖至今,王官和工友们的工作节奏就是这样,居民一来电,他们就立刻上门,暖气跑水、暖气不热,无外乎就是这两种原因。办公桌上的热线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们的工作轨迹:15日凌晨1时,10号楼某户暖气漏水;凌晨2时,8号楼某户漏水,帮该户老人排水;11时,5号楼某户漏水……连轴转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困了和衣倒头就睡,居民来电背包就走,经常赶不上饭点儿,熬白菜啃馒头,几分钟就能凑合吃一顿。“从7号试供暖开始,我都不记得我睡过几个小时了”,王官摇摇头,脸上露出疲惫。

    每年供暖季一开始,几乎所有的热力站维修工的工作状态都是如此,他们为的只是让居民家中温暖起来,然而有时他们的工作不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遭到误解和刁难。比如华腾园小区的设备层位于14层,暖气管线的阀门也都在14层住户家中,管线出问题,维修工经常要进入14层的住户家中开关阀门,但经常遇到不配合的住户,给维修工作制造阻碍。

    有居民并不了解热力站负责供热设施及管线的维修,暖气片属于用户财产,经常有家中暖气跑水的居民到热力站要求索赔,维修工都需要一一耐心解释。对本来就连睡觉都没时间的维修工来说,无疑又增添了不少额外的劳动。在王官所在的热力站里,有一个养着热带鱼的大鱼缸,是今年8号楼一住户搬走后送给他们的。王官说,其实他们干这行辛苦不怕,最想得到的是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本报记者 叶晓彦 文并摄 J224

[作者:张玉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