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谁来填补群租的空? 取缔群租怕只“堵”不“疏”

2013-07-22 16:45: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北京市最近出台租房新规,要求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这一规定,将群租堵在了门外,同时也让部分“蚁族”面临流离失所的尴尬境地。

    “群租”,是收入跟不上房价造成的独特现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没有人愿意和一群陌生人挤在一起生活,或者在胶囊公寓“蜗居”。但现实就是,这群人在北京买不起房,甚至单独租不起房。他们只能通过“群租”的方式抱团平摊房租,降低经济成本,从而让自己能留在北京,留在城市。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近期发布的《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3)》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为5.6平方米。既然是平均水平,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居住面积还不到平均水平。以北京近千万的流动人口数量来计算,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人有多少,或许政府部门也不知道。

    “群租”确实会带来一些隐患,但是取缔“群租”就能一了百了吗?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北京市这一政策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一个必然的后果是大量外来人口找不到居所。这群人何去何从,政府应当有所考量。如果他们流离失所,是否会造成更大的治安隐患?如果他们被迫离开,又必然产生巨大的劳动力缺口,谁来填补?

    “群租”被取缔,本身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操之过急和只“堵”不“疏”。“一刀切”式的禁止令,只能会让一部分“蚁族”的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而另一部分人还要面临是否留在北京的选择。“群租”被禁之后,如何填补“群租”的空缺,让“居者有其所”,相关部门是否在考虑?

    “群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化、城市房价过高、蚁族收入过低、政府服务不到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群租”必然会换个马甲延续下去。(记者陈灏)

[作者:张玉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