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可甜可艺术 糖画绘出“甜蜜”梦想
王岐洋为小朋友制作糖画
春节将至,又到了逛年会的时节。其中,糖画是不少小朋友都会体验的项目之一。
“老师傅手艺妙,晃着雕花儿小铜勺,熬糖稀画线条,烦恼抛到天之角……”一首歌,唤起了许多人对童年时期甜蜜瞬间的美好回忆。
正如歌中所唱,糖画不仅是一种可食用的艺术品,更是一段段珍贵的记忆载体,它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梦想与欢乐时光。如今,由于快节奏的生活,糖画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总有一些年轻的面孔坚守着,为这份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糖画制作中
独身来郑闯荡追寻艺术
1月3日下午,当记者来到郑州1948主题街区王岐洋老师的糖货铺时,一尊精美的3D糖画“猴子献桃”正在他灵巧的手中逐渐成形。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带着我穿梭于各大庙会之间。在那里,我在一旁静静观察,学习着每一笔、每一画,如何熬糖、如何作画……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份从小耳濡目染的艺术逐渐融入我的血液之中,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王老师告诉记者。
他出生于河南商丘的一个糖画世家中,自幼便对这项传统艺术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无数次的实践与尝试,王岐洋逐渐掌握了糖画的基本技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完美的追求。18岁那年,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定的梦想,王岐洋决定离开家乡,独自前往郑州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追寻自己的艺术之路。
“那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让更多人看到糖画的美好。”至今,王岐洋已拥有3家糖画实体店,第四家正在筹备中。回忆起初到郑州的日子,王岐洋感慨万千,“我在最困难的时候,身上只剩下几百块钱,但依然想再坚持坚持,不断尝试,直到出成果。”这个天生卷毛的青年人脸上洋溢着独自拼搏的自豪和对未来的希望。
糖画迎国庆
聚焦技法、开拓创新,社会各界向他竖大拇指
在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交会点上,王岐洋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他不仅忠实传承了古老的熬糖工艺和糖画绘制技巧,更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剪纸、皮影戏、书法等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糖画创作之中,为这项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带来了新气象。
“这是我使用粉色糖浆精心打造的草莓熊。”王岐洋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两件已装裱的作品。在他的糖画铺里,每一件作品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探索。这里既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传统图腾——龙、虎、凤凰等经典糖画,也出现了紧跟时代潮流、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创意形象,如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奶龙”,以及来自流行文化的路飞、黑悟空等角色。
国际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法国娇兰到纪梵希等,纷纷邀请王岐洋参与各类高端活动。无论是大型展览还是私人订制活动,只要有展示的机会,王老师总是欣然前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更多人领略到糖画艺术的美妙。
王岐洋表示:“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份美丽分享给更多的人。”在每一次活动中,他都全力以赴,用糖画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孙悟空造型糖画
用糖画传递心中的大爱
王岐洋不仅专注于糖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还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手艺人。他深知,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唯有如此,这门古老的艺术才能保持其活力,并在未来持续绽放光彩。因此,除了活跃在各类展示和交流活动中,王岐洋还特别重视对年轻人的引导和教育。他坚信,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至今已有超过100名徒弟跟随学习,其中最小的一名年仅9岁。
“这两个小徒弟是兄弟俩,老大11岁,老二9岁。老大跟我学习糖画两年,老二在旁边看了两年,前一段我带他们去央视录了节目。”这些年轻的面孔,代表着糖画技艺未来的希望。
对于非遗公益活动,王岐洋对此怀着积极的态度。“之前参加了关爱听障儿童相关的活动,面对一个个拿着糖画露出快乐笑容的孩子们,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王岐洋回忆道,“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据他粗略统计,每年近百场活动,带公益性质的活动占比30%左右。
王岐洋那本厚厚的日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行程。他用这甜美的“墨水”,不仅画出了精美的糖画作品,更勾勒出了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
郑报全媒体记者 黄栖悦 文/图
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金融岛社区开展“书香网格 阅读同行”主题读书活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灾工作 习近平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