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让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分组讨论——
让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网络文学以天马行空的故事、奇异瑰丽的想象力吸引了亿万读者,经过多年发展,当前网络文学已经从自主生长阶段、有序发展阶段进入新的融合发展阶段。“网络文学如何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11月29日上午,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分组讨论在郑州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专家学者、平台负责人、部分省市作协负责人齐聚“天地之中”,围绕主题各抒己见。
贴地飞翔 深挖中华文化富矿
网络作家高鼎文(笔名:我会修空调)结合自身体验进行分享:“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网络文学创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高鼎文认为,作者应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用文学方式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可以探索尝试将传统文学的经典元素和写作手法融入网络文学当中。
“在内容创作上,网络文学应深度挖掘中华文化的富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素材。同时,在创作手法上要勇于创新。网络文学不应局限于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而应结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采用多元的叙事视角、灵活的情节设置以及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构建。”塔读文学总编辑王文涛(笔名:九羲)说。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郎静认为,网文作家应“贴地飞翔”。“贴地”说的是创作态度,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学的“质”,“飞翔”说的是文学创作的想象力,谁扎根深,谁就能创作出网文精品佳作。
在网络作家李遨(笔名:银月光华)看来,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名作者,应有足够清醒的意识去认识自己应起到什么作用,不断增加作品的社会价值,积极写好中国故事。
拓展表达方式 主动拥抱新技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传媒技术发展加速演进,网络文学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分组讨论中,网络文学应如何应对、利用新技术,是大家十分关注的课题。
山东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王鑫认为,中国的网络技术是高度发达和独特的,既有高水平的物联网技术和算法能力,也有巨大数量级的人口与技术环境交流互动,这造就了独特的网络生存经验。而网络文学天生具有对这种技术环境敏锐的感知力,如果能够充分发掘中国网络技术的独特经验,或许能通向一条走出既有的、基于视觉刺激的“拟像文化”或“表象文化”的全球文化工业、带来全新文艺形态的道路。
“当前网络文学已经进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高鼎文说,数字化时代,人文为魂,科技为艺,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人工智能被用于文学创作,应积极拥抱新技术,而不是漠视它、排斥它。
拉长产业链 积极推动IP转化
在塔读文学王文涛看来,产业融合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网络文学与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的深度结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链。通过这种产业融合模式,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被不断放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河北网络作协主席崔浩(笔名:何常在)认为,当前网络文学从上游到下游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天然就具备助力文化强国的基础。可以拉长网络文学的产业链,积极推动IP转化。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宏志分享了自己对于网络文学的思考:“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一个主要的力量,如何成为生力军?网络文学更新迭代迅速,始终保持了蓬勃的生命力,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保护好网络文学的创造性,以促进网络文学更加健康地发展。网络文学不同于之前的类型文学,文学评论家可以给予这种文体更多的关注,形成一系列评价标准体系。网文作家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初心,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杨泽雅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