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与“根”的深情——闽商“筑梦”在新郑

2024-10-15 08:55:04 来源:中原网

在日前举行的河南省第十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宜顶烘焙食品生产销售项目签约新郑,成为黄帝故里又一闽商企业。近年来,闽商在新郑扎堆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投资正是反哺

清晨,张宏茂从新郑新区的家驱车到新郑机场,乘坐早班飞机前往福州,上午9点到达,中午可在福州与亲朋共进午餐。

交通便利是闽商投资新郑的重要原因。“2003年到新郑,晚上8点店铺就关门,想买包香烟,就得到市中心。”张宏茂是河南福华钢铁集团总经理,投资新郑20年,新郑已今非昔比,企业也从弱到强。福华钢铁年产钢120万吨,是郑州三家钢铁企业之一。“河南钢铁市场大,产能提升空间大。企业正按政策积极布局今后蓝图,扎实练好内功,储备技术人才,必定迎来成功。”先后在政府与民企工作两个20年、年逾六旬的张宏茂信心十足。

福华计划投资30亿元升级扩建,建设融物流销售与报废汽车拆解回收为一体的特优钢生产基地,实现年拆解废旧汽车10万台,年产值达50亿元。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60万人的县,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在省外,其余在家。”福华钢铁数十人的管理团队多数来自福建,常年奔波打拼,闽商更重亲情,他们祖上多数来自中原。新郑是黄帝故里,全球华人老家,来此工作,正是反哺。

河南闽商,郑州最多

众智蝶变,合赢未来。紧邻机场的薛店镇,众合石材城是闽商聚集地。老家在山东、新家在厦门、常年在新郑的杨通是新闽商,他经营的石材城中部地区堪称“高大上”,集石材加工生产批发为一体,现有20多家福建水头石材企业。

“世界石材加工,最高水平以前在意大利,如今是水头。”走进园区展览馆,大自然鬼斧神工与精湛工艺巧妙结合,美轮美奂,让人震撼。杨通说,新郑园区有与水头同等工艺水平,已采用高清扫描实现网上销售,部分产品远销海外。目前正在完善生产、直播、物流全产业链,承接市场外迁。

“世界没有远方,新郑就是故乡。”杨通说,闽商多以血缘关系聚集,到一个地方投资,多是扎堆组团,河南闽商总数十多万,郑州最多,而相比郑州周边县市,新郑闽商更为集中。与钢铁、石材相比,闽商在新郑创办的食品企业最多。新郑市和庄镇神州路上,达利、闽盛与友臣都来自福建。其中河南达利2011年建厂,是新郑食品产业首家闽商规上企业。

河南达利常务厂长关卿说,集团全国十几家工厂,年销售额最高达千亿元,是食品行业领军企业。新郑吸引企业的,是区位优势与营商服务,以及周边面粉、鸡蛋、食用油等原材料采购便利。闽商的聚集,让食品产业成为新郑优势支柱产业,新郑现有相关企业200多家。

把这里当成老家

“到新郑就是回老家。”今年农历三月初三,刚参加了拜祖大典,友臣集团总裁游晓文就赶场参加项目签约仪式。他的福建老乡在新郑办厂,对新郑并不陌生,自己已把新郑当成老家。

观音寺镇是新郑南部传统农业镇,出生于闽东的陈安平两年前创办镇上首家食品厂。“从郑州三环到四环,再到郑密路,从手工作坊到标准化车间,观音寺镇是第四座厂房。”陈安平说,族谱上记载他祖籍河南,如今他和妻子孩子在郑州定居,新郑也是他的家。

闽商与新郑,犹如叶与根。“新郑有大小闽商数百家,人数过千人,涉及众多行业。”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说,新郑拿出诚心诚意支持闽商发展,先后组建企业服务中心、采用“节点工作法”以智慧化技术督导闽商项目运行,以及推行“企业宁静日”“企业家恳谈日”“政校企产学研合作”等多项制度。

当前,新郑正持续深化改革,围绕现代食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两主一新”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闽商是其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地有关部门正就此开展调研撰写报告,酝酿出台相关支持措施,力争像对待亲人一样,助力闽商发展。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张温良 常春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