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阅卷“半年报”】稳稳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2024-08-05 08:13:18 来源:中原网

【稳中求进·阅卷“半年报”】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4亿元,同比增长4.1%,食物品种丰富供应充足

稳稳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郑州大地,沃野流金。一年过半,时至夏深,麦子已颗粒归仓,瓜果蔬菜争“鲜”上市,秋作物正在茁壮生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郑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4亿元,同比增长4.1%。全市农业生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粮袋子”守得牢、“菜篮子”拎得稳、“肉盘子”装得满,稳稳托起老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舌尖上的幸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今年以来,我市通过调结构、扩规模、提产能等系列措施,加快推进现代设施种植、畜牧、水产提升三大工程,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充足稳定供应。

荥阳一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菜农收获忙

夏粮再获丰收

实现播种面积单产双增

记者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218.88万亩、同比增长5.3%,总产量达77.12万吨、同比增长13%;小麦单产达352.3公斤/亩,增幅7.3%。我市夏粮再获丰收,实现播种面积、单产双增。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气候条件整体有利夏粮生长。麦播底墒较好,整地质量高,大部分地块做到了适期适墒播种,基本苗足,相对成穗多。春季光、热适宜,雨水充足、墒情好,有利于小麦返青起身,特别是对旱地小麦成穗、籽粒形成非常有利。拔节孕穗期有三次降雨过程,有效补充土壤水分。另外,得益于小麦生育期降水充沛,旱地增产明显,平均单产251.94公斤,同比增产11.6%。

夏粮丰收的背后虽有“天时”因素,但更离不开“人和”。今年以来,我市大范围挖潜小麦种植空间,扎实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增加7.49万亩。同时,我市制定印发《2024年郑州市小麦高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小麦高产示范区总面积25.22万亩。示范区内集成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选用本地主推品种,落实增产技术措施,细化田间管理,专家指导组包片开展技术服务,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经测产,示范区平均亩产547.9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高178.1公斤。

此外,我市出台《郑州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着力提高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我市深入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积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持续强化小麦田间管理,小麦单产提升成效明显。同时,强化指导服务,市级小麦专家指导组分包各区县(市),围绕小麦单产提升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开展指导服务,做到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

强化部门协作,农业、气象、应急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强病虫、低温冻害、连阴雨、高温干旱等信息研判和调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精准服务夏粮生产。

生产持续提升

更多鲜活产品“跃”上餐桌

今年上半年,我市蔬菜、肉类等生产保持稳定。生猪出栏39.5万头,生猪存栏61万头;蔬菜产量103.5万吨,水果产量4.1万吨。其中,瓜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加,瓜果面积5.6万亩、同比增长9.6%,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8.3%。而经济效益更高的花卉作物实现井喷式增长,花卉面积1.66万亩,同比增长225.6%。蔬菜、瓜果、肉类等的稳产稳供,让越来越丰富的鲜活产品“跃”上百姓餐桌。

同时,今年1月份,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建设集种植、饲料、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食品产业园,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郑州乃至整个中部地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质量安全产生积极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市水产品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8.4%;水产养殖面积7.8万亩,同比增长3.3%。渔业发展保持较快势头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我市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渔业,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鱼多多、泳泽等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另一方面,我市积极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大范围推广郑州“168水产养殖模式”,扶持建设一批“168模式”示范基地,渔业生产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以郑州市龙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我市推广应用“漏斗型池塘+种植水稻(莲藕)”尾水综合处理技术,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率达100%,相同面积养殖大口黑鲈、丁鱥等,比传统池塘每亩增产6倍以上,亩产达到7500千克至10000千克。水产品养殖亩利润可达8万元以上。水稻亩产由500千克至550千克提高到650千克至700千克,每亩增产150千克;莲藕亩产达到2000千克至2500千克。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郑州千山万水农业有限公司应用“山地丘陵漏斗型池塘+农田、果菜园”技术,在荥阳、新密等地的山地丘陵地区,灵活利用当地地形地貌,利用高差设计生态循环系统,利用养殖尾水浇灌萝卜、小麦,白萝卜亩产超5000千克,小麦每亩增产50千克以上,实现鱼菜粮三丰收。

实施三大工程

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水产品的设施养殖正是我市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缩影。今年3月,我市发布《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全市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将加快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三大工程,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保障“菜篮子”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实施现代种植业提升工程,开展传统优势产区老旧设施改造升级行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和现代设施育苗中心建设行动。二是实施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工程,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升级,稳步推进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加快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建设,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三是实施生态健康设施渔业提升工程,坚持扩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为导向,重点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实施方案》目标,到2030年,全市利用非耕地发展的设施农业规模稳步扩大,菜肉蛋奶等主要设施农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230万吨,增幅15%,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5%;全市畜禽总产量达到25万吨、增加1.8倍,设施畜牧业多层立体工厂化畜禽养殖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增加2倍,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7万吨,增幅60%,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比重达到65%,带动全市80%的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设施渔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宇航 赵冬 文 马健 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