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郑州唱给你听】本土“爱乐”奏雅音

2024-07-25 08:15:19 来源:中原网

 我把郑州唱给你听系列报道 

本土“爱乐”奏雅音

核心提示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郑风》到如今登封“会唱歌的村庄”,郑州从古至今就浸润在音乐的滋养中,又不断创造新的音乐。展现“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的多元魅力,郑州日报推出《我把郑州“唱”给你听》系列报道,从文艺的角度,把郑州“唱”给你听。

小提琴、大提琴分列在舞台两侧,木管、铜管、打击乐、色彩乐器组整装列席。舞台中央,“郑州爱乐乐团”六个大字闪耀在指挥台底座,等待着乐团团长、河南省优秀青年指挥黄俊博登场。随着观众有节奏的掌声响起,一场鸣音协奏、余音绕梁的交响演奏拉开帷幕……

从节日气氛浓郁的《春节序曲》,到听众耳熟能详的《梁祝》,无论是跨年前夕还是新春佳节,这支生长在郑州本土的交响乐团——郑州爱乐乐团,在每一个阖家团圆抑或是节日盛会的夜晚为郑州市民带来优雅的丝竹之音。如今,它已经成为拥有85人的双管编制乐团,并在郑州走过了十一载春秋。

郑州爱乐乐团为市民送上视听盛宴 记者 牛艺杰 摄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交响乐是大型管弦乐队演出形式的总称,通常包含多个乐章,具有复杂的结构、丰富的和声、多样的旋律和节奏。

交响乐不同于其他音乐演奏形式,在乐团里,每一位执掌某种乐器的乐手都需要十分熟练且长期深耕于该乐器的演奏。尤其对于那些从小就读于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并考上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乐器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又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他们的一技之长。

​郑州爱乐乐团的组建,可谓是“散作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当看到一位位学成归乡的乐手只能从事乐器教育,参加漂泊不定的乐器演出后,2013年,在黄俊博的努力下,郑州爱乐乐团完成了整合登台。“我想让那些散落在郑州乃至全省的乐手们能有一个发挥专业技能、挥洒音乐热爱、实现舞台梦想的平台,这是我建立乐团的初心。”黄俊博告诉记者。

乐团成立后不久,它作为平台的汇聚之力就开始显现。2014年,正在郑州大学音乐学院读研的秦愉茜坐在舞台下,目睹了这个乐团的勃勃生机,并在那一刻下定决心,要成为这个乐团的一部分,在舞台之上将自己的长笛倾情吹响。如今,站在舞台一侧的她,已经将从小到大积累的长笛技艺奉献给了观众,并收获无数掌声。

据悉,郑州爱乐乐团从2013年诞生至今,已开展500余场交响音乐会,现场观演20万余人次。此外,乐团文化惠民事业工作显著,并多次作为郑州市文化演出代表,为在郑举办的国际论坛、文化会议进行展演。

掌音成律 融入民生

6月28日,2024年“中原文化大舞台”暨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红色之旅·中国经典影视多媒体视听音乐会”在郑州大剧院精彩呈现。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红歌配乐、影视插曲让听众们意犹未尽,不断期待下一首乐曲奏响。

在交响乐表演中,每逢一首新的曲目或是重要嘉宾的到来,都有一个入场欢迎的过程,观众如节拍般的掌声响起,嘉宾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脚步就会更快,现场的气氛也会更加融洽欢乐,而这些对于第一次听交响乐的王女士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不过,仅仅三首曲目的时间,她已经掌握了交响乐的“互动密码”。“我手都拍红了,真的好开心。”王女士赞叹。

在政府的扶持与乐团的努力下,一次次活动亮相、一场场惠民演出,让从未听过音乐会的群众走进音乐厅,坐在宏伟的演奏现场,享受着不一样的艺术。

目前,除了惠民演出以外,黄俊博和他的爱乐乐团还时常走进中学和高校,开展公益讲课,培养优秀学子;走入各个地市,交流演出经验;用下午茶和沙龙的形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让交响乐从高雅之堂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

冠城于雅 荣载故乡

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带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向前。2020年11月8日,位于郑州中央文化区的郑州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开幕当晚,亚洲顶级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为嘉宾带来了一场恢宏的音乐盛宴。

此后,包括上海、深圳交响乐团在内的诸多国内外知名乐团、指挥家、演奏家纷纷来到郑州,一个现代化都市的城市名片与音乐氛围被名家大师存记于心,甚至向着法国、奥地利等更遥远的地方传递,以艺术之名,展城市之姿。

7月4日晚,豫见齐鲁·山河有约——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山东)推广周活动第二站在山东济南举办,郑州爱乐乐团在迎宾区的精彩演奏吸引了济南市民的热情围观。一次又一次的外出活动,让上海、广州、武汉、南昌等城市都留下了郑州爱乐乐团的身影。

舞台上,跃动的指挥棒将音律优雅调和;舞台下,乐团事务与新曲策划循序渐进。在未来推动音乐走向“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的道路上,郑州爱乐乐团正在不断挖掘河南优秀的历史文化,从古典音乐、书法绘画、史书典籍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满足群众热爱、符合时代特色的交响乐形式,惠及人民群众,为城市形象再添光彩。

记者 李居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