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一张民生答卷的行动密码

2024-07-15 08:29:50 来源:中原网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

一张民生答卷的行动密码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近年来,郑州各行各业各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郑州日报推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全景记录郑州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为您讲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动人故事。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

“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郑州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难心事上下功夫,让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用实际行动书写出幸福温暖的民生答卷。

郑州全力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解民忧 就业为先夯实民生之本

需要找工作了,到社区就能进行求职登记、岗位查询;想要创业了,不用跑远就能咨询政策、办理手续……今年春节前,一批助力居民好就业、就好业、享乐业的“乐业小站”在郑州各地陆续亮相,实现了劳动者就业“从家门口到职场大门”的无缝衔接。

“我就是在‘乐业小站’找到工作的!”提起自己的求职经历,家住祭城路街道办事处民祥社区的陈朝曾经颇为烦恼。今年年初,因为家庭原因,他急需一份离家近、能够方便照顾老人的工作,但因为缺少适合的就业信息,迟迟未能如愿。

3月的一天,陈朝无意中“撞见”了社区新建的“乐业小站”,工作人员告诉他,“乐业小站”以社区为依托,通过智能化终端设备,为居民提供标准化、精细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在这里,居民只要有需求,就可以获得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就业推荐、创业帮扶、技能培训等“一条龙”服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陈朝登记了个人信息。令他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周后,他就在离家不到800米的用人单位顺利上岗,成为一名商管员。

“新工作社保齐全,离家也近,确实是我当下需要的最优选。”入职近4个月,陈朝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因为照顾得当,老人恢复良好,家里一切都在转好……”

分布在省会大街小巷的300个“乐业小站”,只是郑州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打通服务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众多举措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多年来,郑州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创造岗位增量。上半年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45万人,大学生来郑留郑10.36万人,组织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1.79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8亿元。

纾民困 养老抚幼筑牢民生之基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既关乎社会发展的韧性,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社区就像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白天来养老服务站娱乐、休闲,晚上回家休息。”郑州市中原区航海西路街道小岗刘社区的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安享晚年。

走进小岗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部、外部设施完备、环境整洁,各种适老化娱乐功能区及老年人助餐点一应俱全。同时,中心还为社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医疗、康养一系列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探索嵌入式居家养老新模式。

围绕发展社区普惠型养老服务,郑州市正全力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统计显示,目前郑州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266家,其中,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4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52个、社会办养老机构100家。同时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安全监管平台,建立老年人基础信息库,加强市、县两级互联互通。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入网率达100%。

在促进养老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郑州也积极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一老一小”服务网越织越密、愈来愈便利。

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郑州近年来着力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生育假期制度,全面落实产假、护理假、育儿假,婴幼儿12个月之前,每天给予女职工不少于2个小时的哺乳时间。同时,全市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为居民减轻生育养育负担。

2024年,郑州将提升普惠托育服务能力列入民生实事之一,年内计划实现普惠托位占总托位数比例达到75%。并且,计划到2025年底前,每个社区均建有不少于20个托位规模的托育服务机构,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7.28万个,全市普惠托位数占比不低于90%。

暖民心 安居宜居保障民生之需

安居才能乐业。老旧小区改造,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

金水区金明路21号院建成于1998年,2022年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整个小区焕然一新:楼面重刷、路面重铺、线缆入地、防水排水设施更新、居民楼加装电梯、增添绿地游园……居民郭先生称赞:“改造很满意,小区居住环境好了,大家住着心里都舒坦。”

居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杜岭街街道为例,着力解决居民关切的暖气、天然气加装等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个,惠及居民4409户1.3万人,19个院已完成暖气加装、33个院完成天然气加装,计划年底前再完成2个楼院的天然气加装。不仅如此,杜岭街街道还结合片区历史底蕴,硬件、软件提升齐头并进,补齐社区卫生、文娱活动、城市书房等配套设施短板,打造“温暖家园”“儿童友好街区”。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统计显示,2023年,郑州市老旧小区实际新开工改造37607户,完成改造28388户,这不仅使老旧小区焕发生机,更让居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每一年,郑州人的民生实事清单都会如期“上新”:2024年,全年计划引进20万名以上青年人才来郑留郑创业就业;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7万个;免费为5万名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为3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成公园游园30个……

一件件、一桩桩,郑州人的“愿望清单”,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履职清单”。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市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一路向前,我们的城市,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更有内涵。

本报记者 王红 陶然 田莎 文 马健 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