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双双患癌,看医生如何寻踪觅源,解“颈”之危

2024-07-04 10:51:55 来源:中原网

父亲颈部“疙瘩”确诊甲状腺癌

专家高度警惕、亲自谈话

劝其子女、兄妹务必到院就诊检查!

不就是个甲状腺癌吗?

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

没成想,

19岁儿子也被确诊为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怎么还遗传?”“这还是人们眼中的‘幸福癌’‘懒癌’吗?”针对以上问题,河南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副主任张松涛我们进行了解答。

脖子上的疙瘩竟是“甲皇后”

半年前,41岁的李大哥在洗澡时无意间发现右颈部有花生米样大小的疙瘩。起初他并没在意,谁知仅仅过了半年,这个肿物很快就长到了苹果样大小。

李大哥这才慌了手脚,急忙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后确诊为右颈部恶性肿瘤,甲状腺髓样癌并多发颈部淋巴结转移。

经朋友推荐,李大哥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找到甲状腺头颈外科副主任张松涛,而入院后的检查结果,频频传来坏消息,让人崩溃。

1.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标记物降钙素数值“爆表”。降钙素正常参考值为0-9.52pg/ml(皮克每毫升),而李大哥的降钙素数值>2000pg/ml(皮克每毫升),已经超出我院检测数值上限,这也意味着患者体内肿瘤负荷很重,预后较差。

2.PET-CT结果显示,他的髓样癌发生了远处多发转移,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3.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RET基因突变,更为不幸的是胚系突变。胚系突变是指胚胎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而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显著遗传性。这也就意味着,老李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子女)有极大概率也患髓样癌。

遵医嘱带儿子检查也发现端倪

得知病情较晚无法手术时,老李有了瞒着家人、放弃治疗的念头。“不治了,和老婆离婚,我自己出去打工,多干一天都是赚,不中死工地上,绝不拖累家里……”

看着眼前这位眼里无光、深陷绝望的中年男人,张松涛有些动容,他与老李促膝长谈,耐心解释、充分分析病情及危害。“目前病情不仅危及你个人,基因检测预判直系亲属和子女极有可能存在家庭遗传性,只有及早干预,才能避免下一场不幸的发生!”

一想到自己刚满19岁的儿子也极有可能患病,老李彻底慌了神。不得已,老李向家人坦白了病情,并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儿子来医院进行了检查。

>>小李降钙素值为17.1pg/ml,刚刚超出正常范围;

>>彩超显示甲状腺右叶约5.1毫米×5.6毫米×10.3毫米大小4a级低回声结节,并无特异性异常;

>>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结果显示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不典型病变……

影像、细胞学检测,一项项检查都未明确显示小李有患髓样癌的指证。难道他真的逃过了一劫?

然而,在对穿刺结果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小李与老李的检测结果高度吻合,均显示为典型的RET基因胚系突变。至此,“甲皇后”扰乱李家的事实水落石出。

为阻止疾病进展,张松涛团队为小李进行了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组织清扫术,术后病理也证实为髓样癌。



“总说早检查,谁也不会想着给十几岁的孩子做防癌筛查。幸亏遇见了张主任,他抽丝剥茧发现了问题,俺儿才能及时手术,不然最后极可能落得和我一个结果,这太可怕了。”得知病理结果后,老李感慨地说。

目前,老李心底的一块儿石头落地,正在家人的陪伴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面对未来,他依然信心满满,“虽然我的病不乐观,但我得病却把俺儿子救了,值啦!”

甲状腺癌并非“幸福癌”

什么是髓样癌?怎么如此凶险?

张松涛介绍,按照最新的甲状腺肿瘤的分类,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

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以上,而且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发展慢,老百姓误认为是“幸福癌”“懒癌”。

但髓样癌是来源于神经嵴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仅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左右,由于发病率较低,隐蔽性强,被称为深藏后宫的“甲皇后”,家族聚集倾向明显,转移早、预后差,其致死率占所有甲状腺肿瘤死亡率的13%。

早期的甲状腺髓样癌,5年生存率依然可达95%以上。手术是目前首选且唯一被证明可以治愈甲状腺髓样癌的方法。但患者原发灶侵袭相邻的器官,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手术难度就会相应增加,复发风险也显著增大。

所以早期诊断、科学评估、规范手术治疗,对改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部分甲状腺髓样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有直系亲属患病时,其兄弟姐妹和子女的患病概率较大。

因此,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建议及时进行超声检查、癌胚抗原(CEA)、降钙素检查;必要时进行细针穿刺检查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了解基因突变情况。

河南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主任秦建武表示,甲状腺癌绝非大众认知中的“幸福癌”,通过老李的家庭案例,希望提高大众对甲状腺髓样癌的认知与筛查意识,避免漏诊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