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郑实践:心安之处是故乡

2024-06-27 08:43:35 来源:中原网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郑实践系列报道之三

心安之处是故乡


核心提示

县域治,天下安。在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河南县域经济排头兵新郑市确立了1136工作布局,着力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区、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取得了沉甸甸的成绩。本报特对新郑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县域实践中展现的新作为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正值周末,新郑龙湖镇华南城迎来客流高峰,入口处马玉璞警务室网红墙“文艺范儿”十足,引来年轻人争相拍照。华南城社区1.3平方公里,商户过万,日均人流10万。矛盾多民警少,曾是治理难点。

今年初,新郑市将市场原有税务、司法、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人员与下沉网格员集中,组建社区服务大厅。商户群众到此接受一站式便捷服务同时,还能拍照打卡留念。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了让城市既有生态之美,又宜居宜业宜游,新郑市下沉干部组建网格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以平安保安心,以文旅促幸福,使新郑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今年五一前,新郑美盛城和园466户居民顺利交房,业主喜出望外。自保交楼工作开展以来,新郑市列入河南省、郑州市保交楼台账的35个项目,目前共实现交付21755套,共交付约260.19万平方米,涉及6.5万余群众。

为确保消防安全,新郑市在辖区设置9个消防救援站、7个乡镇专职消防队,使消防救援距离由原来的30公里缩减至10公里,形成补齐基层消防短板、打通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的“新郑模式”。

获得安全感之后,人们有更高的追求。晚上8点,新郑市文化馆首期市民文艺夜校灯火通明,80名市民学员正在学习古琴、书法、绘画、舞蹈、合唱。教师认真教,学员专心学,于专注中享受美育之乐。新郑市拥有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街边游园、村口广场都是文化乐园。

资料图 唐强 摄

如果你喜欢旅游,在新郑,你可以在黄帝故里拜谒庄严神圣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黄帝千古情景区体验一生必看的大型实景演出,感悟5000年文脉与现代声光电的完美组合;登具茨山探寻星罗棋布的神秘岩画,追寻万年前的文字起源;在南街古巷走明清石板路,访高拱故居、新郑考院,品尝老红光餐厅、庆保卤肉、城南小厨;在洧水公园、郑风苑诵读哀而不伤的《诗经·郑风》;在郑国车马坑看震撼的郑公大墓,赏2000多年前的豪华房车;登上郑韩故城城墙,远眺故城内外秀美风光;在轩辕湖湿地公园垂钓戏水,体验水域靓城的亲水乐趣……


​资料图 郑韩故城城墙

资料图

你还可以步入巨大罗马结构高校大门,欣赏百米长水池边形态各异的欧洲古典塑像,走进红漆灰瓦、拱桥流水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领悟中西文明的相得益彰。走出园林,来到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广场,你可在树下长椅小坐,与身边的大学校园融为一体。你可以光临校园必胜客、星巴克和麦当劳,与金发碧眼的外国师生聊几句英文……

新郑,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无论你是否来过,都是你的心灵故乡。

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张温良 常春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