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390,1391,谢谢你们传递生命“火种”

2024-06-21 14:36:07 来源:中原网

6月19日,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再次迎来2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分别是“爱心暖男”武昊和“00后”在校大学生杨艺习。他们尽管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在救人这件事情上,他们却做出相同选择,在同一天携手捐献“生命种子”,分别为两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捐献期间,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秦高亭,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伊文刚,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孙玄等一行人前往采集室看望慰问两名捐献者,为他们加油助力!

秦高亭代表省红十字会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表达感谢。他表示,一份爱心就能给一个生命带来希望,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光明。这2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实际行动支持公益,奉献爱心,为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让爱的火种薪火相传。

伊文刚对捐献者表示赞赏。他说:“2004年,我院成为中华骨髓库首批备案的采集医院,承担了全省三分之二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至今已有800余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这里献出大爱。今天,我们再次见证传递爱心的善举。今后,我们在中国红十字会、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与广大爱心人士一道,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将爱心与温暖撒播到世界各处。”

既然答应救人

就要做到

35岁的武昊是一名个体工商户。2022年6月29日,恰逢一辆献血车停在自家店门口,武昊上车进行献血时,听到志愿者正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得知由于非血缘关系配型几率极低,因而急需更多志愿者加入,他当即选择留存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24年4月,武昊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当确定情况属实后,武昊说:“当初选择入库,那就是答应救人了,既然答应了我就一定做到,我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武昊将这一决定告诉爱人,他的爱人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没有伤害,所以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并给予极大的支持,全力保障武昊顺利捐献。

武昊说:“白血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希望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让更多的患者走出病痛的阴霾!”

别人能做到的

我也可以

2003年出生的杨艺习是河南地矿职业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他年纪虽小,却已经是名“资深”献血者,包括血小板在内,他已经累计献血8次。提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原因,杨艺习表示:“我有同学曾经加入过资料库,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2023年10月5日,杨艺习在大学路献血屋留下8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2024年4月,走在上课路上的杨艺习接到了红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激动的说:“是真得么?确定我可以救人吗?”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

在杨艺习的积极配合下,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捐献前的准备工作,捐献最终定到了2024年6月19日。杨艺习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看似我救的是一个人,实际上是一个家庭,我能够尽自己的一小份力,让陷入困境的他们有生的希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河南人的爱心接力一棒接一棒,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人数不断增长,捐献者队伍也在不断增大。据河南省红十字会统计,目前,河南省有12万余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凝聚河南大爱的“生命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播撒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美国、荷兰、阿根廷、新加坡、比利时、以色列等9个国家和地区,挽救了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