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郑州】时空穿梭,找寻藏在都市里的惊喜

2024-06-18 07:57:24 来源:中原网

【HERE郑州】“擦亮城市文化IP”

系列报道

时空穿梭,找寻藏在都市里的惊喜

核心提示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郑州努力走出文化强市以文兴业的新路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报道我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精彩样本,郑州日报推出【HERE郑州】“擦亮城市文化IP”系列报道,推介郑州独具的文旅资源,深入挖掘“四郑”元素,持续塑造城市文化IP,打造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文旅文创发展新格局。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时代发展中,城市渐进式更新,新的风景带来更多新的美好与驻足。

这个夏天,一起走近隐藏在古老商都街巷中的文旅新地标吧。纵情恣意,徜徉漫步,感受城市变迁……从此,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老厂房焕发新生机

6月的郑州,伴随一路走高的气温,整座城市格外鲜活热辣。

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内,游客在写有“郑州”的墙壁前拍照打卡 本报记者 徐宗福 摄

夏日夜晚,晚风携着余温荡漾。虽然暑气未散,随着夜幕渐启,位于华山路78号的二砂文化创意园内人流如织,城市“烟火气”在此聚拢。

“钻石广场”上方,直径40.2米的“记忆之环”高悬,灯光亮起,炫目璀璨。孩子们在草地上喧闹嬉笑,奔跑追逐着灯光秀在地面变幻“盛放”的花朵;时而会有路过的青年驻足,拿出手机定格美好瞬间……

“记忆之环”象征着郑州第二砂轮厂引以为傲的工业结晶——砂轮。作为我国“一五”时期的57个重点项目之一,这里曾是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砂轮厂,它不仅是郑州工业文明桂冠上的明珠,还树立起我国涂附磨具工业的里程碑。

曾几何时,这里千百台机器轰鸣,工人往来不息,磨料、磨具产量最高占据全国产量的25%,十数项产品国内首创、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各种型号的磨料磨具产品搭载着火车奔向全国各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版图外扩,企业改制,厂区外迁,郑州二砂老厂区被改建为文化创意产业园,这座曾经一度寂静空置的“工业遗址”,搭乘上时代“列车”,又一次呼啸前行,焕发新的生机。

二砂文创园自2020年10月17日首期开园以来,工业旧址与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艺术形式结合设计改造而成的文创街区,不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也“唤醒”了沉睡的厂房,点燃了人们的创业热情,科技、时尚、艺术、生活乃至城市记忆,都在这一片区内集约式融合发展。

如今的二砂,老厂区独具特色的包豪斯风格建筑仍如往昔,热闹场面也更胜从前。这里,是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大公园,是圈粉无数年轻人的新地标,是城市文化创新活动举办的首选地,也是众多创业者开启梦想的始发站……

城市更新带来“怦然心动”

事实上,二砂的“蝶变”,只是郑州老工业区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加速,越来越多被封存在郑州人记忆里的名字被唤醒,丰富的工业遗留和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让省会一个又一个旧日街区涅槃重生,拥有了新容貌、新创意、新未来。

资料图

与二砂文创园在同一条路上的磨街文创园,另一层身份则是郑州三磨研究所南院旧址,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诞生地。园区里一棵棵60多年树龄的松柏与老厂房相映成趣,古朴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目光所及皆是美。

品尝正宗俄式美食,在LiveHouse沉浸式聆听一场音乐会,于绿树红墙的怀旧氛围中惬意地消磨时光……磨街文创园把目光锁定在打造有调性的烟火集聚区,引入艺术及非遗展览馆、服饰、餐饮、娱乐等业态,以年轻人为中心,打造社交、消费、娱乐融为一体的“年轻力”24小时发生地。

资料图

今年端午小长假,退休多年的二砂老职工马建国夫妻和女儿、外孙一起从深圳回郑探亲。

走在厂区旧址,年近80岁的老两口唏嘘不已,没想到记忆里那个凋零沉寂的老厂会以这样始料未及的方式重回舞台。46岁的女儿马洁更是感慨:“我从小在郑州西区长大,实在没想到,眼前的变化这样让人惊喜,一切陌生又熟悉、古老又现代,感觉很奇妙。”

“回家这几天,每天出门都如同在拆惊喜‘盲盒’。”马洁坦言,“在家乡流连,越久越能体会,这座城的美很特别,独属于郑州,让我怦然心动,穿行其间,像是在时光隧道中触碰城市脉搏。”

书写新的“郑州记忆”

从24小时“不打烊”的磨街文创园,到记录城市故事的瑞光创意工厂;从汇聚大批“双创”企业的芝麻街,到尽享购物乐趣的中铁·泰和里……珍珠般镶嵌在城市街巷的文创园越来越多,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也赋予了城市新鲜的生命力。

资料图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少不了要去看省博、访嵩山、游少林……而在必去的传统旅行热点之外,不少人还会额外加上一项新的打卡点——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

6月12日,郑州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而在黄河路68号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入园处,滚滚热浪中,写有“郑州”两个大字的墙壁前,仍有不少市民游客正在依次拍照打卡。

从外乍看,尘封的老厂房、斑驳的红砖墙、带着锈迹的仓库,绿树掩映,满满都是“旧时光”的印记。但入园来,文艺小店、直播带货、汉服达人、摄影写真……处处都是潮流元素。新与旧,光与影,在此重叠,恍如穿梭时空。

虽然天气炎热,可00后周博和小伙伴游兴不减,他说:“油化厂有特色、有风格,很适合拍照打卡,随手一张就能出片。而且,这里有趣的店很集中,好逛也好吃,所以特意带外地朋友来逛逛。”

同为00后,小梅是油化厂园区一家甜品店的合伙主理人。她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即使知道创业路很艰辛,却依然愿意努力打拼。为她提供信心的,是这里稳定的客流和渐渐积累的客户口碑。

资料图 李新华 摄

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原址是始建于1952年的郑州油脂化学厂,当年工厂生产的“中州牌”肥皂和“福乐尔”香皂曾闻名全国。历经70多年风雨,油化厂见证了时代发展和城市变迁。如今,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改造,这段凝固的记忆被重新激活、重新接续,努力书写新的“郑州记忆”。

本报记者 王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