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疾控发布6月健康风险提示 本月需重点防范这7类疾病

2024-06-03 09:06:39 来源:中原网

​昨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6月健康风险提示:本月气温明显升高,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高温和潮湿环境易于各类病原体的繁殖传播和蚊虫滋生,公众6月应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百日咳、猩红热、登革热、布病、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7类疾病高发。

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目前我省新冠疫情持续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JN.1变异株为全省优势流行株。气温上升,人员流动及聚集增加,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

百日咳为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典型特征。这一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建议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眼睛充血,或身边有类似病例后自己突发咳嗽,应主动就医,及时治疗。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和皮疹,而且病程中还可能出现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空气飞沫是主要传播方式,但少数病例也会通过密切接触、皮肤创伤处或产道传播。预防猩红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注重个人卫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对自身的贴身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外出后回家时要清洗暴露在外的皮肤,脸部和手部要重点关注,防止病从口入。猩红热多发人群是5到15岁儿童,家长要注意家庭日常通风,要将儿童玩具等亲密接触的物体定期消毒。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病人在感染后常见症状有发热、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此病利用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因此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因此,预防登革热,实施全面有效的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采取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驱蚊剂、安装纱窗等措施以减少蚊子叮咬机会。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间,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居民要注意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我省每年一般4~6月为发病高峰。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手足口病通常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极少数患儿病情恶化迅速,会出现并发症。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日常要定期清洁家居环境,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此外,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此外,疾控专家提醒6月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增快,加之假期外出就餐人员增多,提高了食物中毒的发病风险。建议公众要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要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品。尽量不购买散装食品。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