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生态笔墨,绘就美丽中国郑州画卷

2024-06-01 08:14:40 来源:中原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是最让人沉醉的一抹底色。

自然之绿,在于天蓝气清、绿水青山;

城市之绿,在于低碳节能、循环利用、绿色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生态环境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郑州市在全市GDP超过1.36万亿元、增长7.4%情况下,空气质量取得国家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最好名次,交出了“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的精彩答卷。

公园露营好逍遥 马健 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筑牢美丽郑州生态支撑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定不移聚焦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郑州目标笃定,步履铿锵,成绩喜人。

2023年,郑州市把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打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消除、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通过治理扬尘污染、环境问题及工业企业提升改造、高值站点“一站一策”源头治理等,推动全面达标排放;全市PM2.5年浓度43微克/立方米,PM10年浓度7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226天,分别较2019年下降25.86%、26.26%、增加49天,空气质量取得国家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最好名次。当年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高昂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总量超过1.36万亿元,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郑州兰博尔农药厂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项目,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了以“垂直阻隔+水平阻隔”等风险管控为主、重污染区修复治理为辅的风险管控思路,实现了土壤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可控、消除地块异味扰民以及控制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的目标,并将污染地块的土地利用规划由居住用地调整为防护绿地,保障周边人居环境安全。

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大力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黄河花园口断面连续四年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深入开展南水北调干渠(郑州段)两侧环境排查整治,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有力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浪漫花海 马健 摄

落红非无情,化“废”更护花。作为“无废公园”,郑州植物园的废弃物处置车间,每年可“吃”掉堆积如山的绿化废弃物,经过粉碎、高温灭菌、微生物处理,“吐”出有机肥600吨,覆盖物、栽培基质等其他产物300吨,实现园林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同样的技术在郑东新区足球公园等一批公园也得到应用。

2023年,郑州市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成绩斐然,6大主导产业和4大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企业全覆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全年建成绿色细胞26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亮点频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和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防、同治、同管”的三同模式等可复制、可推广的“郑州模式”。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模式领先,建成再生水管网396公里,再生水供冷供热面积达350万平方米,热能回用等利用模式全国领先。

城市森林 李新华 摄

强化“绿色指挥棒”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2023年,郑州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构建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的环境治理体系;把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四挂钩”考核,强化“绿色指挥棒”作用。充分发挥市环委办、市攻坚办、市整改办综合协调作用,统筹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全年以环委办、攻坚办名义发文43件。把开发区排放强度列入市级考核。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集中集约治污。

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着力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制度机制保障。改革大气质量考评规则,把“指标完成”和“质量改善”分值占比由“五五开”改为“四六开”,倒逼各区县(市)持续环比提升大气质量。强化专业督查,深化政治督查,建立环保督查报告向市委主要领导月报告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与洛阳市签订伊洛河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现全市黄河流域一级支流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加强生态损害赔偿,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工作规程》,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3起,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现代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加强环境制度机制保障,提升监测监控能力,推进全民共建共治。把环保治理纳入全市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发挥3.82万个微网格和其他网格作用,发动群众和网格员通过手机上传处置环保问题,全年解决问题11456个,群众满意率99.12%;加强环境信访化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到期信访案件办结率、按期回复率保持100%,市生态环境局被生态环境部评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表现突出集体。

加强环境应急应对,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成功举办跨市界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成立环境应急西部(荥阳)救援队;加强辐射安全监管,保持辐射安全零事故;坚持依法治污、严格执法。聚焦VOCs治理、重点排放大户和超排偷排直排、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出重拳、用重典,严厉打击环境违法问题。坚持送法进企业,帮助企业发现并解决问题。

天鹅之友 梁晓鹏 摄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

蓝天碧水净土已成为郑州绿色发展的最好注脚,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基础仍不稳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郑州实践。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2023年11月9日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郑州作出全面部署。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清形势,挺膺担当,树牢‘三标’意识,以高水平保护支持高质量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郑州实践。”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2024年,郑州市生态环境系统正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全面深化“三标”引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以高水平保护支持高质量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更加出彩绿色篇章。

云中漫步 丁友明 摄

随着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黄河流域高水平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自然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全民行动体系构建等工作的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美丽郑州正在全面推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锦绣山河新画卷正在绘就!

郑报全媒体记者 裴其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