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世锦赛”筹备冲刺进行时::场地搭建工程量完成90% 首批抵郑赛马投入训练

2024-05-31 08:21:15 来源:中原网

工作人员为赛马降温

5月30日,距离“双世锦赛”正式揭幕还有8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赛事筹备工作也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记者从赛事组委会了解到,目前场地搭建工作已经完成了90%的工作量,预计6月1日将搭建完毕,而5月29日首批抵达郑州的21匹赛马,已经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开始了训练。

根据国际现代五项联盟的要求,“双世锦赛”之一的2024年现代五项世界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现代五项资格赛,5个小项的比赛须在同一块场地进行,因而赛场的搭建和布置就成了重中之重。

按照场地布置要求,在郑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的主席台正下方是击剑台,主席台正对面远处的内场是障碍赛马场地,体育场的南端设置了激光靶墙,运动员将在这里完成射击,25米长的6泳道标准泳池设在体育场的北端。此外组委会还将根据内场情况设计一条单圈600米长的跑道。目前击剑台、游泳池和靶墙搭建工作已经完成,障碍赛马的场地正在紧张施工当中。

搭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上的突破也让整个工程亮点多多。击剑台离地面1米高,长、宽分别为30米,顶棚则距离地面5米。按照国际现代五项联盟的要求,为了不阻碍观众视线,在不举行击剑比赛的时候,击剑台的顶棚要在5分钟内降落,而供本次比赛使用的击剑台在搭建完成后,经过测试3分钟内就能够实现起降,大大超出了联盟的要求。

整个搭建工作中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游泳池,高度1.6米,整体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0米和19米,池内则是6条25米的标准泳道。郑州的此次游泳池搭建采用的是杭州亚运会现代五项比赛游泳池的技术团队,目前搭建工作已经完成,进入到了注水、调试环节。

设在体育场中央的障碍赛马场地,长62.5米、宽40米,比赛中选手须骑马跨越12道障碍。整个场地铺设要耗费约9吨专用的“纤维砂”,目前铺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一俟完成,就将在场内搭建障碍物。

除了高标准的场地为运动员创造佳绩提供保障之外,观众的观赛体验也是组委会重点考虑的工作。除了奥体内原有的两块大屏之外,在主席台的侧前方,宽30米、高5米的弧形大屏幕也已经搭建完毕,届时多个角度的现场观众都可以实时观看到比赛转播画面,从而弥补了看台距离选手较远的遗憾。

“双世锦赛”场地搭建工程量已经完成90%

作为唯一能参加奥运会的动物,赛马也是现代五项比赛中的主角。5月29日,参加本次现代五项世锦赛的首批21匹赛马从北京抵达郑州,在工作人员的照料下,它们在第二天就投入到了训练中。

和马术单项比赛都是运动员自备马匹不同,现代五项的马术比赛用马则是由组委会统一提供,选手要在赛前才通过抽签来确定自己的参赛伙伴。这不仅对运动员与马的沟通能力、驾驭马匹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验,而且对于马匹的准备工作要求也非常高。此次来郑州参加比赛的赛马共41匹,分别来自北京和广东。首批来自北京国家现代五项马术训练基地的21匹赛马于5月29日乘“专车”抵达郑州,随行的还有包括兽医、训练师在内的由12人组成的保障团队。同时,团队还从北京带来了6吨的专用草料,以供这些马匹在本次赛事期间的“饮食之需”。

这批赛马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曾参加了去年的杭州亚运会。亚运会之后,国家现代五项马术训练基地就开始投入到今年世锦赛的准备工作中,所以每匹马此次都是“有备而来”。

价值不菲的比赛用马,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自然也非常高。马厩的环境,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训练和比赛后的恢复治疗都非常“有讲究”。“马很怕热,一般马厩的温度要控制到摄氏30度以下,而且室外温度过高,也不适合出来训练。”保障团队负责人介绍说。

眼下郑州的天气越来越热,所以防暑降温就是赛马团队来郑州后的首要工作。5月30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马厩内每匹马的位置上不仅都装有电风扇,在马厩的两个大门口,还专门配置了大功率的空调扇,空调扇开足马力的同时,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往里面添加冰块。下午4点多,马儿们依次被带到马厩外“洗澡”。“主要还是防暑降温,而且还不能出来太早,专门等到这个时候,室外温度已经不太高了。”工作人员一边给赛马淋浴一边说。

在马厩旁边,奥体中心的附场已经被改造成一半沙地一半草地的训练场。据了解,赛前保障团队的工作一方面要随时监控每匹马的健康状况,出现伤病及时治疗,另一方面就是训练。从刚开始在平地上跑动这样的低强度训练,随后会慢慢加入跳跃、跨越障碍这些内容,从而让每匹马都逐步达到最佳状态。

郑报全媒体记者 郭韬略 文 白韬 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