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郑州供电:装上“最强大脑” 打造“坚强”电网

2024-05-26 08:06:10 来源:中原网

【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强 工】压舱石

郑州供电:装上“最强大脑” 打造“坚强”电网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黄帝、许由、列子、刘禹锡、李商隐……他们以绝代风华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郑州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当前,郑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省委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社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特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5月20日,在淮河路与工人路交叉口附近的10千伏淮河路五所内,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自主巡视,随着“手臂”摇摆,“眼波”流转,将室内配电设备的局放、温度、安防等多维数据进行实时汇聚后,传递至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这套智慧化无人巡检配电站房是该公司推进配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成果。

据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统计,一季度,郑州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6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其中,工业累计用电量达到67.56亿千瓦时,同比增8.19%;服务业累计用电量55.61亿千瓦时,同比增15.88%。为加快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一流配电网,近年来,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积极开展国际先进型城市配电网示范建设,“数智转型”通过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坚强智慧电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居民小区抢修复电数字化平台的服务人员,正在有序工作。 本报记者 唐强 摄

数智转型 打造坚强智慧电网

5月21日6时27分,郑州35千伏夹津口变电站某配电变压器发生失电,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配电网故障“极速感知”系统立即触发,该系统经过89秒研判,准确识别故障开关并发出停电告警,帮助运维人员缩小了故障查找范围,为后续及时开展抢修复电工作提供依据。站在郑州供电指挥大厅大屏幕前,看着醒目的数字不断跃动,郑州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极速感知”技术应用以来,累计完成了1500余次配网故障研判,准确率超过98%,促进了城市配电网的数字化转型。

遇恶劣天气,突发线路故障,靠人工报修、接报再到现场抢险的做法早已成“过去时”。“一屏看全网,一网知全局”的智慧电网系统已延伸到郑州供电的全过程。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创新配网停电“极速感知”技术,改变人工现场检查确认故障的传统方式,通过系统智能研判,由平均45分钟缩短至100秒内,极大提高了城市配网故障抢修工作效率。

“除了缩短故障查找时间,‘极速感知’还将故障研判的准确度由67%提升至98%以上,将开关有效感知率由以往的27.8%提升至95%,做到了‘快准全’感知配网故障。”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陈启龙介绍,在不增加设备改造投资的前提下,该公司用时55天便在1063条配电线路上应用了“极速感知”技术,经统计,采用这项技术后,故障感知比以前人工查找用时缩短了30分钟。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郑州供电调度系统还有个“隐形人”,大家都称“小刘班长”。针对客户反映用电诉求生成的工单,虚拟指挥员“小刘班长”能5秒内派单,并对现场处理各环节时限进行自动语音外呼预警,现场处置完成后,5分钟内工单审核、客户满意度短信回访一气呵成,确保客户诉求响应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22组‘星型’高可靠性配电网网架,包含41组双环网,优化了全市12个供电网格的配电网网架结构。”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配网管理部主任冯志敏介绍,该网架实现了变电站变电容量利用效率、电网资产利用效率与投资效率、变电站板位资源利用率的“三提升”,网架内的供电可靠率也提高至99.999%以上。

设备升级 提高电网运维抢修效率

“继续升高斗臂,注意三维成像里的距离提示。”在郑州高新区雪松路附近,一台带电作业车斗臂里,白色机器人正灵活地挥舞机械臂,为配网线路加装故障指示器——“人机协同”模式带电作业,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可靠性。

“干了十几年的配网不停电作业,从没有想过不上杆、不穿绝缘服也能完成任务。”现场负责人王培丹介绍,机器人作业给我们最大的感觉是安全、省劲,作业人员不用登高,也不用进入带电区域,在地面操作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全部流程。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不断研发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配电作业质效。带电作业机器人能够在三维模拟系统的辅助下进入带电区域,通过双臂协同操作,运用视觉识别、运动控制等技术,实现自主识别及抓取引线,再完成穿线、剥线和接线等工作,提升了高空、高压、高温、高危险性等环境下带电作业的效率及安全性。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末端工器具的开发优化,从而进一步扩展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提高配网作业的“机械代人”智能化作业水平。

当前,酷暑高温和汛期来临,为确保电网安全,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对配电房进行提升改造,10千伏淮河路五所由地下5米提升至地上1.4米,配电房防汛减灾能力得以跃升。打造734座“胶囊型”配电房,通过全封闭全绝缘高压充气柜、自动排水泵、除湿机等新装备,实现配电房内可观、可测、可调,以应对暴雨汛情的冲击。“胶囊型”配电房智能巡检实时感知和统一汇聚系统,也为供电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志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