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责任 | 穿越“电诈”迷雾 只为万家灯火——郑州上街警方侦破特大跨境电诈案纪实

2024-05-21 08:15:55 来源:中原网

穿越“电诈”迷雾 只为万家灯火

——郑州上街警方侦破特大跨境电诈案纪实

朦胧的夜幕渐渐垂下,一道道山岭起伏跌宕,在一处被铁丝网环绕的高墙里,不时传来一阵又一阵激昂的歌声,觥筹交错间,个个笑靥如花。但这一切,对28岁的赵书皓来说却分外狰狞。

他刚从一所重点大学戏剧专业研究生毕业不久,就经历了“戏剧”性的一幕。他原本是协助拍摄“招商引资”宣传片的,片子完成后,他被留下了。起初,他仍心存一丝良知:“干这是违法的,坑蒙拐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他已失去自由。

在这四五栋楼的空间内,最高峰时一度达到1200人,但所有人都失去了真名,只能以代号相称,也不许相互打听。如业绩不好或行为违规,他们就会被恐吓或殴打,“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包吃包住,月入过万”“吃海鲜,住别墅”……一段时间里,这些天花乱坠的信息令人怦然心动。在18岁的江少郎看来,哪怕是在他人引诱下,铤而走险也值得。

如今,赵书皓、江少郎,以及他们的112名同伴早已有了答案:哪有一夜暴富的“淘金梦”,只剩一贫如洗的“铁窗泪”。

从2020年9月的接处警,到2024年4月的新一批移送起诉,历时3年多来,郑州市上街区公安局专案组锲而不舍、万里寻踪,穿透层层迷雾,攻克道道难关,使得上述这个境内外勾结的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犯罪嫌疑人在讲述经历

1                        
荐股围猎,诱惑难挡坠“陷阱”                        

“先生,耽误您一分钟时间,对您做个电话回访。”

“好的。”

“为回馈客户,我们建了一个免费交流群。每天都会有讲师免费直播,讲解大盘走势,推荐优质股票,也会带着打新股。”

…… ……

那是一个燥热的夏日正午,知了在树梢叫个不停。作为上街区一个污水处理公司的普通职工,李玉强接到这通电话时刚下班,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向下流,浸透了深蓝色工装。

过了一小会儿,名叫“林楠楠”的人就发来了微信添加请求。

“就当学习一下股票知识,反正也是免费的。”脑子里瞬间涌现出来的念头,让他并未产生多少迟疑就答应了。尽管电话那头的女士名字是陌生的,号码是陌生的,××证券也是陌生的。

从2005年炒股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其间经历的各种压力、困惑、迷茫、焦虑,让他的脑海里产生了“与高手同行”的想法。这不,人家机会送上门了。

事后回想起来,李玉强记得那天是2020年7月15日。

“包赚不赔,有兴趣吗?”

“先生,我们是××证券客服,现在向你推荐一只包赚不赔的股票,有兴趣吗?”

“什么?”

“你可以加群看看我们的战绩。我们这里每天都有讲师免费直播,手把手带你精准选到优质股票。现在新成员进群,还可免费领取收益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短线牛股哦!”

…… ……

那也是一个燥热的午后,家住广州市越秀区的78岁老人张大建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一个陌生电话就打了进来。对方自称是“杰×瑞投研中心客服方敏仪”,邀请他加入炒股交流群。

作为曾经主政一方的老干部,张大建阅历丰富。第一次接到陌生电话的他一笑了之。没想到几天后,“方敏仪”再次来电:“您好,我是联系过您的××证券,针对近期行情不稳定因素,诚邀您加入我们的股民交流群做个参考。”

对方一口流利、甜美、真诚的“标准话”,让张大建顿时改变了主意,抱着“试试看,不吃亏”的心态加入了群聊。

事后回忆起来,张大建记得那一天是2020年7月19日。

几乎在同一时刻,上海的项女士、北京的李先生、青岛的林先生……都接到了“××证券”的电话,名字也从“林楠楠”“方敏仪”扩展到了“刘宣” “张倩” “林秉”……

心动后对“老师”深信不疑

入群后,李玉强并没有立即投资,而是在群里观望了大半个月,并按照提示听取“邓爱民”“唐建国”“李叔远”3名讲师的授课,“我像是着了迷一样,每天都听课,工作都耽搁了”。

“感谢老师推荐,又赚了不少!” 群内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称赞3名讲师讲得好,称根据讲师的指点赚了很多钱,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发出了股票收益或赚钱的截图,让一向谨慎的他渐渐心动了。

2020年9月初,李玉强联系“林楠楠”要加讲师的微信。“林楠楠”向他推荐了“邓爱民”。其后,双方互动就多起来了,“邓爱民”不仅给他讲解炒股知识,还向他传递人生智慧,让他深信不疑。

“群里都在感谢老师指导,气氛非常热烈,我也跃跃欲试。”9月10日,经受不住讲师的多轮推荐及高额收益的诱惑,李玉强在“邓爱民”指引下,下载注册了一款名叫“××证券”APP,并充值5万元“打新股”,第二天就显示“盈利”了。此后的短短一周,李玉强又多次充值,总计投入15万元。

几天后,李玉强发现按照“邓爱民”的提示“打新股”时间过长,就想着把钱转出来,但提现一直未能成功。李玉强于是多次联系“林楠楠”,对方却告诉他提现需要等待资金“解冻”,后来又说提现需要先缴纳30%的保证金。对方来回变卦,让他忽然意识到“大事不妙”。

那一刻,巨大的恐惧感席卷过来,李玉强情绪失控,几近崩溃。他只是一个普通职工,15万元不仅是他月薪3000元钱的50倍,也是他的全部家当,“一旦出事,谁能经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啊!”

鼓起勇气报警的那天,是2020年9月24日。平生第一次,李玉强踉踉跄跄地走进了上街区公安局的大门,在和民警诉说往事时就像被霜打过的茄子,有气无力。他清楚,天塌了。

“两眼一黑,栽倒在地”

如果说李玉强被骗15万元是“非常不幸”的话,那么,张大建老人就是“极其不幸”了。自从被引入免费股民交流群后,一场针对他的精心设计的骗局就正式打响了,但他竟然毫无察觉。

翻看张大建和“邓爱民”的聊天记录,这样的话比比皆是:“人一生的机遇是有限的,炒股也一样,抓住大机遇,涅槃重生”“如何抓住大机遇?晚上八点整,锁定爱民分享。准时签到,现场教学”。

在“邓爱民”的蛊惑下,张大建就像疯了一样,转了一笔又一笔大额资金。

“邓老师和我相约10月8日不见不散,然而到了那天,他却失踪了。”张大建发现“××证券”APP已不能正常登录,原本热闹的群聊突然解散,此时他才恍然醒悟,但为时已晚。“一共被骗了209万元,还有不少钱是借来的,晚年可咋整?”他两眼一黑,栽倒在地。

2                        
“骗子太可恶、太可恨……”                      

“林楠楠”是谁?“邓爱民”又是谁?

他们是怎样和李玉强发生关联的?

谁都知道,15万元,对一个工薪阶层意味着什么。“骗子太可恶、太可恨……”受害人的伤心场景就像巨石入水,让民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事实上,李玉强的遭遇也是众多电诈案件的缩影。电信网络诈骗屡禁不绝,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侦办电诈案件难点重重,犹如大海捞针:一是证据,诈骗分子善于伪装、隐匿踪迹;二是抓捕,身在境外,鞭长莫及。

“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这伙‘幽灵’揪出来!” 作为上街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40岁的卓强看着受害人的一条条聊天记录,听着一声声哭诉,不由得眉头紧皱。

一个手机号牵出隐秘团伙

压力就是原动力,压力就是战斗力。

那段时间,上街区公安局的办公楼里经常彻夜灯火通明。卓强和同事们深知,对付这群高智商、反侦查意识强、躲在网络里为非作歹的电诈犯罪集团,绝非易事。

但卓强不怕,他有这个底气。2004年入警以来,他经手的案子太多了,不仅经验丰富,也善于“啃硬骨头”,荣立过个人二等功、三等功,曾被评为“中原卫士”“郑州市优秀人民警察”。

没有更多的线索咋办?没有突破口咋办?

攥指成拳,剑出偏锋。在案情分析会上,各个警种穷尽人力,开展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长时间的侦查研判。民警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证券”犯罪链条的蛛丝马迹。经过半个月的奋战,终于成功锁定了一个涉诈窝点的手机号。

披星戴月千里奔袭“一窝端”

卓强说,在确认了“林楠楠”的实际使用人就是程东亮后,这起案件相当于撕开了小口子。随着侦查的深入,一个隐藏在广州市花都区的“荐股引流”电诈团伙露出马脚。

上街区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经侦查发现,该团伙在花都区一处商业大厦,还在作案。”卓强和同事们兴奋起来。2020年12月8日,上街区公安局组织了25名民警乘坐大巴从郑州出发,披星戴月奔赴广州,决定在当地警方配合下,于第二天实施抓捕。

当天下午两点半,正是股票的收盘时间。事不宜迟,专案组立即行动,第一轮就抓获了14名嫌疑人,查获作案电脑20余台、手机100余部、话术100余本,以及大量的物联网卡和手机卡。

“受害人的钱打入虚假××证券账户,让人误认为是在正规平台进行股票交易,这些人的高明之处就是做戏做全套。”上街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章朴说,“为了让你亏钱,他们首先会营造正规的假象,可谓煞费苦心,一步步诱你上套。”

从“群呼盲打”到“量身定制”

“公司没有注册,没有资质,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被抓时,30岁的程东亮刚在这里上了5个月班。作为业务部的一员,公司给他分了四五个微信号,其中一个就叫“林楠楠”。“第一次打给李玉强的人不是我,是电销部的业务员打的。他们会把有意向的客户名单批量转过来,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加粉’,用编排好的话术在群里烘托气氛,吹捧老师,迷惑客户”。

那么,李玉强的电话及信息,又是谁给的呢?这里,比程东亮大3岁的郭振强“最有发言权”。

郭振强2007年毕业于广东一所信息工程学校,干过多年软件销售,并相继在广州、成都从事证券咨询业务,2013年因非法经营罪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九个月,2015年刑满释放。

出狱后,妻子没嫌弃他,但他自己却觉得回不到从前了。因此,2020年7月,“道上的朋友”邀他加盟,明知有问题,但他还是“破罐破摔”了。他之前工作积累了不少炒股方面的客户资源,加上又从网上购买,一共“攒”了6000多客户。从“群呼盲打”到“量身定制”,这也让他的局面迅速打开。由于话术精、沟通勤、入戏深,仅一个客户就“入金”了100多万元,他也成了业务部的组长。

当然,这些客户资源里,包括郑州的李玉强、广州的张大建……

3                        
“只要小心翼翼不被抓到就行”                        

如果把时间倒退两个月,作为广州电诈团伙的1号头目,1987年出生的陈小昌绝对想不到,他的“找个项目挣钱”倡议,会给他和6名“股东”以及临时拼凑的21名员工带来“牢狱之灾”。

小学毕业的陈小昌原来一直在广州卖化妆品,干了有十来年了,有了一定积累后,开了家美容店,还成立了一个销售公司,也算小有成就。然而,由于经营不善、外部环境等原因,生意日渐惨淡,以至于2020年4月底,他一个狠心,把美容店关了,公司也转让了。

“干点啥好呢?”“啥来钱快呀?”

这时候,陈小昌想起了曾跟他一块卖过化妆品的老同事马三山。

一番又一番“推心置腹”交流下来,陈小昌得出一个结论:正经生意来钱太慢了,非得不走寻常路才行,只有这样才可能“咸鱼翻身”。

陈小昌和马三山也知道,搭建一个虚拟的“炒股引流”平台,弄不好就要坐牢,可为了一夜暴富,他们依然决定铤而走险,“只要小心翼翼不被抓到就行”。

说干就干,租房子、招员工、买设备……陈小昌在向核心团队讲述业务前景时信心满怀,以至于自己并未实际投入一分钱,而6名成员就深信不疑,每人先期各投入两万元从而荣升“股东”资格,其中马三山投的最多——5万元。

2020年的6月,距离上街区李玉强“掉坑”还有1个月,距离陈小昌及团队被“一窝端”还有6个月,距离陈小昌及6名“股东”均被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判刑10年以上还有1年零6个月。

得手之后“黑吃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东风”在哪里?陈小昌事后“被迫维权”时才知道,“东风”原来在距广州2000多公里之外。这时候,作为打通境内外“合作通道”的中介——万晓登场了。

1982年出生的万晓,2015年起接触境外虚假交易平台。当时,她只是个底层的业务员。然而,只干了几个月,她就把业务套路摸透了。此后,在这个灰产道儿上越走越远,并在2019年认识了李林。

2020年3月,受李林委托,万晓在圈里帮他寻找国内“代理商”。两人商议,一旦对接成功,她就会抽取“代理商”获利的4%作为“中介费”。

因此,当马三山找到在道儿上小有名气的万晓时,她还是蛮惊喜的。几年下来,在圈子里熏染久了,又安然无事,她也麻木了。2020年7月4日,在陈小昌的要求下,他们和万晓在广州南站附近的包间里达成了“君子协定”。万晓也信誓旦旦,说有问题就找她。而事实上,不仅万晓爽约了,李林也爽约了,还上演了一出“黑吃黑”的闹剧。

短短两个多月里,据不完全统计,陈小昌的“代理团队”从全国多地的受害者手中诈骗了高达496万余元,按约定,可以得到70%返利。然而,直到2020年9月底,李林仅通过“特定渠道”返还了100万元。

卓强介绍,直到陈小昌和万晓相继被抓后,他们还在愤愤不平地忙着维权。聊天记录及通话语音里“杀气腾腾”,比如“鱼死网破”“猪狗不如”“火拼了”……

万晓最终也没有得到李林承诺过的哪怕一分钱。更可怕的是,从未谋面的李林还是虚幻的。

绝不放手觅“金主”

“该抓的都抓了,该判的2021年12月也判了,但是这个案件的关键人物,也就是躲在境外的1号‘金主’李林却像幽灵一样消失了。他不到案,总感到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这是43岁的卓强和战友们最沉重的心结。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侦查业务深度融合,刑事科学技术水平迭代升级,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新动力。

警方持续研判发现,“李林”的真实姓名为李勇,1992年出生,2020年2月以来一直身在境外。卓强等始终没有放弃对其抓捕,他们一直紧盯李勇的动向,“案件不破,我们不退”。

的确,在上街区公安局的警营文化里,有一种“三个不相信”精神,并作为标语悬挂在了走廊上: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6月,经过侦查发现,李勇在郑州、深圳、杭州三地有活动轨迹,令卓强和同事兴奋不已。当月27日,专案组在杭州市滨江区一个创业园内将李勇抓获。

4                        
身陷囹圄,捞金梦碎                        

李勇虽然到案了,但他很淡定,表现得比窦娥都冤。

不论换了谁,他都是一句话:“我干的都是正经事儿,你们抓错人了。”就如同复读机一样,“不清楚、不知道”,气焰十分嚣张。连续多天轮番审讯下来,一度陷入僵局。

“雁过留声,车过留痕,一个人犯了事,咋可能不留下一点蛛丝马迹?”民警表示,既然李勇的“铁嘴”难撬,他们便转变思路,多方采集李勇的声纹信息,协调相关司法鉴定机构,将采集的信息与提取到的万晓与李勇的多次聊天语音进行声纹比对。

经比对,真相大白,但他还是心存侥幸,妄图蒙混过关。

齐聚“捞人”又被“一窝端”

1号头目被抓了,作为“亲密战友”,怎能无动于衷?

这时候,1994年出生的霍晨光出来了。2016年他毕业于河北一所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在天津认识了李勇后,就一路跟随,鞍前马后,成了李勇的贴身随从及“小头目”。

从此霍晨光不见了,代号为“李大国”的主管横空出世。作为“杰×瑞”荐股盘口核心骨干,“李大国”还受老板李勇指派,对接陈小昌等团队,处理合作中的技术维护、业务衔接、资金往来等,暴露出了较多踪迹。

上街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薛刚表示,“李大国”是又一关键人物。而他们8人共同出境的情况也被专案组掌握。正当民警要将8人中已归国的5人抓获归案时,喜讯传来,霍晨光和李勇妻子等几名骨干均在郑州商议怎么“捞人”,结果又被“一窝端”了。

“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钱冲;拼一次富三代,拼命才能不失败。”这是“邓爱民”等3名讲师经常在荐股直播中说的话。而在与李玉强等受害人的聊天中,“跟着老师赚大钱”“内部消息”“特殊渠道”“名额有限”“错过就没法办理了”等紧迫感扑面而来。

像拍电影一样,电诈也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受害人以为的“赚爽了”,恰恰是嫌疑人的“骗爽了”。

俗话说,“欲壑难填,攀高忘险”。李勇就是这样被欲望拖着一路狂奔。

经过两三个月的布局,2020年6月,名为“杰×瑞”的荐股盘口诞生了。李勇是1号人物,下面层层分级。除了“代理商”陈小昌的广州团队,他们又招聘了直属团队,鼎盛时期一度达近200人。

“在群里,老师、学员都是托儿,只有客户才是真韭菜。”李勇说,经过一段“慢性麻醉”,在获取客户信任后,就诱导客户下载虚假“××证券”APP,通过打新股等吸引客户投资,待资金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果断关闭盘口,玩起“失踪游戏”,然后进入下一轮“循环”。

“这是一场持久战,实属不易”

“回来后东躲西藏,半夜老是做噩梦。”作为曾经的关键人物,31岁的钱剑涛这样说道。民警刘东表示,抓获钱剑涛颇费周折,“他很会隐藏,也很奢靡,抓捕时正躲在一个开宾馆的女朋友那里潇洒呢。”

然而这一切的欲望、奢华与挥霍,都是建立在受害者的苦难之上,有的人倾家荡产,有的人妻离子散。

卓强介绍,除李勇负责的荐股诈骗盘口外,该犯罪团伙还有刷单返利、裸聊敲诈、客服退货、冒充“公检法”等10多个盘口,层级复杂、作案时间长、参诈人员多,受害人涉及全国17个省市。从2023年7月开始至2024年4月,上街区公安局抽调37名警力组成专案组,在郑州市公安局反诈支队的指导帮助下,第二轮行动势如破竹。

截至目前,该案共抓获涉诈嫌疑人112人,逮捕51人,22人已被法院依法判决,57人正在审查起诉。涉案资金3000万余元,已扣押资产3200万余元,追回赃款200万余元。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是一场持久战,实属不易。”上街区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说,全链条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困难重重。他说,3年多的不懈努力,“作了大难,吃了大苦,受了大罪,冒了大险”,累计行程上万公里,硕果累累,“省公安厅专门发来贺电,充分彰显了上街公安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铁军精神,也在上街公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                        
尾声                        

“以为是‘天堂’,实际是‘地狱’”。

“钱能造就你,也能反噬你。”

33岁的赵红原来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12岁、儿子9岁,但这一切都被她毁了,“我和同伴知道自己会坐牢,但起码能活着就好”。

“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可以瞒天过海,没想到还是一场空。”在郑州市第三看守所里,1号头目李勇悔恨不已。“父母年事已高,我却不能膝下尽孝,还拖累家人,心里很难受。”提及父母、妻子,李勇数度哽咽,“没办法,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来品尝。”

而“蒸发”已久的直播讲师“邓爱民”及两个同伴,也有了新消息。他仨均在2024年1月被抓获。“邓爱民”的扮演者40岁出头,原本只是惠州市的一个水果摊贩,业余炒股,却“摇身一变”成了知名专家,并成为电诈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他给一个受害者的聊天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 ……

“那你先等等,既然是骗子肯定会露出马脚的。”

“嗯。谢谢你。”

“没事的,骗子迟早要付出代价的。”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 石闯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