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子产:春秋名相缔造郑国中兴

2024-05-18 08:08:17 来源:中原网

【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厚 文】 遇 故 知 

子产:春秋名相缔造郑国中兴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从人文始祖黄帝、隐士鼻祖许由、思想家列子,到西晋文学家潘安;从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到诗坛巨匠白居易、李商隐……他们以滔滔文才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同时,郑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发展活力十足。当前,郑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省委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食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特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春秋时代的人物中,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谁?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会是:孔子。那么,孔子自己最推崇的同时代人物又是谁?这个人非子产莫属。悠悠历史长河中,郑州地区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历史名人,而子产无疑是郑州历史早期名人中当之无愧的“最亮的星”。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郑州南部陉山之巅,子产墓冢巍巍耸立,夕阳斜照,墓冢沐浴在泽辉中,新郑八景之一“陉山晚照”再现眼前。民间流传:郑子产“活着肝胆照日月,死后日月照肝胆”。以景相纪,以诗为念,寄托着人们对子产的无限敬仰与绵长怀念。

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之一,群星闪耀、百家争鸣,子产便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来自郑国。

春秋初年,郑国达到极盛,但郑庄公死后,郑国很快陷入内乱,经历了长达150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在郑国将要国破家亡之际,子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接下了郑国执政大臣这块“烫手山芋”。

在郑国为卿执政的20多年时光里,对内,子产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制定“封洫”之策,承认土地私有,作丘赋,改革税制,提高了农耕者的积极性;他笃守不徇私情而选贤人的用人观;他首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之于众,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中国依法治国的源头;他立谤政,不毁乡校,当时,郑国百姓常聚集于乡校议论国事,有人主张关闭乡校,子产断然拒绝,使民间许多治国之策得以充分表达;他还首倡“宽猛相济”国策,成为儒家和法家效法的衣钵。

对外,子产刚柔并济、据“礼”力争,是一位“有理、有力、有利、有节”的出色外交家。他改革和睦邻外交政策,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纵横捭阖,为郑国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内患不息,外患不止”,到“国力强盛,民富政安”,子产的改革与治理改变了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的国势而走向中兴。史家也常把子产和管仲并论,称“《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产,都是救时之相”。

正是凭借“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无畏勇气、“依法治国”不毁乡校的智慧以及“人本主义”的突出贡献,子产不仅赢得了郑国百姓的深切拥戴,还收获了从孔子、左丘明、司马迁到清代史学家王源等一系列“大咖”级粉丝。他们对子产不吝赞美之词,尤以孔子“古之遗爱”“足以为国基”和清代思想家王源“春秋第一人”的评价流传最广。

爱民者,民恒爱之。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郑州市文化名家刘涛介绍,郑州有关子产的传说很多,比如“不忘本”“其子自负土葬于邢山”“陉山晚照”“老婆顶石”“将军柱”,以及郑州金水河和紫荆山名字由来传说等,都表达了百姓对子产的敬仰之情。

刘涛说,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金水河”名字的由来。公元前522年,子产病逝。“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元朝《贾氏说林》记载,为寄哀思,人们纷纷解下自己身上的玉佩和金银首饰送葬,然而子产为政十分清廉,其子遵其遗嘱未收,人们便将金珠美玉尽数抛掷到子产封邑的河里,入水财宝金光闪闪,此河从此得名“金水河”。在市内金水河畔,百姓为子产修建了一座祠园,永志纪念。

新郑作为子产出生、执政、长期生活的地方,留下了大量子产传说故事和历史遗迹,围绕子产文化品牌的深入挖掘和打造,近年来我市和新郑当地制定了子产墓相关保护措施,有效改善周边环境,同时开展文化研究和宣传推介,在《重读郑州》等书中将子产作为郑州相关名人进行推介宣传。接下来,将加强子产传说资料收集和文化研究,并结合近年来新郑市持续推进建设的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名人游园等工程,深入挖掘并注入更多子产文化元素,突出打造以子产为主体形象的文化地标品牌。

陉山之巅,子产墓冢墓门朝向郑国都城,仿佛仍在注视、守候着这片挚爱的土地。继承着子产“如农功般日夜思之、精耕细”的孜孜不倦,新时代的郑州人也奔跑在通往梦想之巅的路上……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文 李新华 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