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小确幸”】2023,我的项目落户郑州

2024-02-10 08:34:15 来源:中原网

我的年度“小确幸”

——烟火日常里的民生暖心事

2023, 我的项目落户郑州

核心提示

烟火日常,最暖人心。千万家庭的“小确幸”,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聚焦群众关切,坚持民生优先,2023年,郑州全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一项项举措,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报开设《我的年度“小确幸”——烟火日常里的民生暖心事》栏目,用一个个身边故事,记录时代脉搏。

2023年,郑州持续加快建设重大科研平台。以超算中心、嵩山实验室、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发展,新建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曙光8000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宝稻(河南)生物科技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工作有力推进,市级以上实验室、中试基地、科技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全年签约重点人才项目113个、资金935.59亿元。

口述人:安正帅

说起来别不相信,我从考察项目到项目落地郑州,从人员招聘到初具规模,只用了一年时间。要说2023年我的“小确幸”,那就是和郑州这座城市的“牵手”成功吧。

我叫安正帅,河南新乡人,在来郑州之前,我在金融行业工作。但是作为河南人,大学又是学农业专业的,我对“农业和粮食”有着天然的热爱。

2021年11月的一天,一则《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罗利军:非水稻主产区的“稻种科学家”》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几个月的考量,我认为罗利军团队的科技成果对水稻生产大有益处。而我,也想转变人生的赛道,从金融业转行到一直喜欢的农业。

我把想成立水稻种业公司,同时争取和罗利军老师合作的愿望告诉了经开区政府。没想到,迅速得到了回应——2023年的2月3日,那一天是正月十三,当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时,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波便带着河南水稻种植现有的核心团队联系上了我,一起拜访罗利军老师。

刚开始,罗利军老师出于种种顾虑并未应承,一次不成功,我们就三顾茅庐。一来二往,我们的诚意、河南的地理优势、郑州完善的政策、各种人才补贴打动了罗利军老师,终于,河南宝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开花。

去年10月27日,在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现场,有一个环节,是从外省引进的10个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重大科技项目现场签约。我很荣幸,作为签约代表与会。

对于农业项目,郑州非常重视。经开区对我们全程展开“一条龙”服务,首期800平方米办公地免3年租金,加上装修补贴,我们很快就“拎包入住”。

公司成立后,在打开销路方面,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这座城市的贴心:信阳光山县河流众多、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我们决定新水稻主要培育地选在这里。为了推广种子,经开区领导陪我在光山县走街串巷,深入每一个乡镇宣讲,在田间地头为大家讲解种植新型水稻的好处。

如今,我们公司负责承接罗利军团队的产业化成果转化,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培育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我们也充分挖掘本土人才,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本土单位合作,硕博士、高级职称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比11%以上。

当前,我们公司已在河南推广节水抗旱稻10万亩,每亩可节水500吨以上,100多家中小学都在用我们的大米。同时我们还在开封引进了智慧农场,从欧洲引进先进大棚技术培育西红柿。孵化科技企业5家,培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家;服务周边企业10家以上。

未来,我们公司将扎根在郑州,争取3年内在全省建设3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在郑州成立中原农谷节水抗旱稻中部运营中心,让咱们本土也能具备1000万斤原种的种子加工、储存、质检、包装、分发的能力,让河南大米走出河南,享誉全国。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见习记者 陶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