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小确幸”】民生答卷托起“稳稳的幸福”
我的年度“小确幸”
——烟火日常里的民生暖心事
民生答卷托起“稳稳的幸福”
开栏的话
烟火日常,最暖人心。千万家庭的“小确幸”,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聚焦群众关切,坚持民生优先,2023年,郑州全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一项项举措,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报开设《我的年度“小确幸”——烟火日常里的民生暖心事》栏目,用一个个身边故事,记录时代脉搏。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全力答好民生答卷,才能擦亮一座城市的“民生底色”,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转角就能遇到工作,这是郑州给我的最好礼物。”李明立是苏州大学2023届毕业生,郑州街头的“夜市招聘会”搭建了他与现在就职单位的桥梁。不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他目前还搬进了中原区沁河苑青年人才公寓,这里的安全性和设施环境都让他很满意。
“从没想过,我会离脑梗那么近。”去年4月,52岁的孙女士参加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免费筛查,检查结果显示,右侧颈部血管狭窄达80%,被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家人说,幸亏发现得及时。
“饭后下楼遛遛弯,约着搭子打会儿乒乓球,我们70岁老人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每天按时按点到小区健身路径锻炼“打卡”,成为中原区百花社区李大爷的最大生活乐趣。
…………
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落实,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绘就出一幅美好的民生幸福画卷。2023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其中,多项超额完成。
一年来,郑州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实事,下大力气用心用情作答这份“民生考卷”,奏响了幸福生活的和谐乐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这座宜人之城不断成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一诺千金谋福祉
位于金水区科教园区新科技市场内的零工市场,商务化的办公环境、规范化的招聘模式、专业化的就业咨询,为前来这里找工作的求职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贴心服务。刘星宇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前不久他通过金水区零工市场小程序找到一份程序员工作。“专业对口,各方面待遇都不错,而且离家很近。”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惠济区花园口镇“乡村振兴技能服务站”自成立以来开展了电工、家政、康养等适合农民就业的技能培训。
薛青发是花园口镇申庄村村民,目前正在经营一家充电站,听说镇上免费提供电工培训,他立即报名参加学习。“教的知识真有用,现在我的充电站升级改造,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他说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郑州市把持续稳定城乡居民就业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头号项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实现了21.73万名高校毕业生来郑留郑创业,完成年度任务的108.65%。全年累计收购人才公寓项目42个、约5.03万套(间),完成年度任务的100.6%。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3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8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0.68%、129.53%。全市完成各级各类补贴性培训40.62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16.06%。
医疗是民生之需。持续开展疾病早筛早诊方面,我市免费为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5.05万人、乳腺癌筛查5.0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1%、102%。免费为新生儿进行“两病”筛查7.46万人、听力初筛7.26万人、3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7.33万人、耳聋基因筛查7.33万人。免费为孕妇提供产前血清生化免疫筛查4.71万例,产前超声筛查5.74万例,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进行免费产前诊断共2007例。免费为适龄(40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5.057万人。免费为40—75岁人群进行肺癌早期筛查5.00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06%。
持续推进居民养老助残事业方面,全市66家医疗机构已建成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型床位1500张,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对5050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完成年度任务的140.28%。为3.5895万名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发放通信补贴1292.2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5.6%。
教育是民生之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一直是郑州努力的方向。长期以来,郑州锚定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发展目标,立足调结构、补短板、增容量,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综合施策,整体发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市区新建、扩建中小学15所已全部开工,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建成投用中小学16所,增加学位2.52万个。
真诚服务解民忧
“之前来这儿办事不敢开车,找停车位太费事儿了。自从塔湾路游园停车场建好后,过来办事能节省不少时间,非常便民。”昨日,从管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完业务的李强胜,到塔湾路游园停车场取车时告诉记者。
他所说的停车场位于城隍庙西侧,占地面积近1600平方米,设计为机械式升降横移车位,外加地面车位共计60个,不仅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顽疾,还因其外观顶部设计采取古典国风元素,成了塔湾路街角一景,让老街区焕发新魅力。
像这样“高颜值”的停车场,还有渠东路生态停车场项目,项目分区段建设,共建设7处停车场,提供414个停车位。项目建设中,将“生态环境整治”与“停车场规划建设”有机结合,创新推广以“树下有车,车下有草”为设计理念的生态停车场,为停放车辆提供大型“遮阳伞”,同时把握色彩、层次关系进行美化设计,建成后与东风渠滨河公园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停车空间和绿化理念无缝对接,把“边角地”打造成“花园式”停车场。
城隍庙西侧塔湾路游园停车场和渠东路生态停车场是去年郑州市持续扩大停车泊位建设的有力体现。2023年,我市持续扩大停车泊位建设,全市盘活、新建、共享停车泊位共计59.39万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18.79%。
让城市更宜居,让幸福再升级,郑州还在“细节之处见真章”。
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完成更新全民健身路径200条、新增智能健身驿站20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00%。新增绿地479.8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59.95%。市区建成区内新建公园游园57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42.5%。
持续打造便民高效服务方面,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家门口办”,建设提升全市19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网点,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方便办、舒心办。
一以贯之谋福利
“去年,只要知道‘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到哪儿演,我就想追过去看,《黄鹤楼》《清风亭上》《刘墉下南京》这些曲目太好听、太好看了,真没看够,就盼着今年的活动了。”对于爱听戏、爱热闹的管城区十八里河村村民刘喜容来说,2024年,格外关注“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安排。
每年的民生实事中,“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都备受老百姓的期待。该活动自2011年开展以来,连年被列为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成为提高城乡文化供给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经过十余年精心打造,该活动已成为郑州市文化惠民工程的品牌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锤炼了文艺人才队伍,促进了精品剧目的创作生产,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神文化大餐。
作为2023年郑州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我市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完成“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1200场文艺演出活动,完成全年任务的100%,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完成“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30场,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浓浓的“文化味”离不开“烟火气”的氤氲。持续推进农产品便民市场建设方面,郑州市内各区规划一家小型农产品保供配送中心(任务10家)已正常运营。对已建成的20家标准化农贸市场进行智慧提升和改造,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布局300家“微菜场”已投用,完成全年任务的100%。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郑州努力推进实施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可检验的民生项目,不断提高发展成果中的民生含量,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见习记者 田
郑州自贸区法院(经开区法院)运用“组合拳” 畅通联系法官收转材料新渠道
新华述评丨“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