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乡村行·看振兴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开栏的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郑州正在行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报开设“乡村行·看振兴”专栏,报道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亮点成效和特色做法,推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下,登封市石道乡闫坡村新建的温室大棚内,番茄、芹菜、茼蒿、上海青长势正旺。
“今年6月底村里新建13个大棚,我租了8个,种的叶菜再有十几天就上市,番茄再有一个月也该成熟了。”闫坡村村民武传杨对记者说。
经常在武传杨的蔬菜大棚里务工的村民有六七个,脱贫户肖勤是其中之一。“我年纪大了,没法出门打工。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左右,还能照顾家里,挺好的。”肖勤对目前的状况很满意。
肖勤干活的温室大棚是闫坡村利用郑州市级财政衔接资金建设的项目,大棚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增加村集体的收益,也为脱贫群众就地就业提供机会。
这样的产业帮扶项目,今年全市共建设百余个,投入资金4.9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用,也将有力助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让郑州乡村振兴的根基愈发稳固。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底线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来抓,建立完善推进机制,抓紧抓实各项工作落实,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帮扶是有效手段。我市坚持动态监测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预警三条途径,畅通群众自主申报渠道,加强监测帮扶政策宣传,确保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一人不返贫、无人新致贫”。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脱贫村187个,脱贫户26997户98761人,监测对象4377户14020人,标注风险消除2408户7626人,风险消除率达55.01%。
夯实脱贫基础,项目建设作用大。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8亿多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近3.3亿元。截至目前,共实施各类项目510个,项目开工率98.8%,完工率75%。其中,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45个,资金投入4.9亿元。
巩固脱贫成效,政策落实不能放松。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条块联动,扎实推进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
教育帮扶方面,开展全面摸底排查,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动态清零,春、秋季学期各阶段资助资金按时发放。
住房保障方面,对脱贫户、监测对象住房安全情况逐户排查、动态监测、及时改造。
健康帮扶方面,“七免一减”“先诊疗后付费”惠民举措全面落实,上半年已受益人数1.59万人次,减免费用874.5万元。
医保帮扶方面,落实困难群众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给予享受政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95%的定额资助。
安全饮水方面,深入开展农村供水“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排查出的27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兜底保障方面,上半年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近20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0亿余元;保障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7.3万余人次、发放特困供养金8700余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12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30余万元。
助残帮扶方面,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市级资金773万余元,发放市、县两级“三类户”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救助资金5938万元。
务工就业方面,截至9月底,实施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8人次,发放补贴资金26.56万元,培育脱贫村内致富带头人767人次;设置公益岗位2621个,完成省定任务的100.19%;雨露计划毕业学生已就业、升学、参军占比92.54%;脱贫人口完成持证3176人,占目标任务的104.89%;脱贫人口实现就业24960人次,完成省定任务的103.53%。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郑州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办事、健身、医疗、阅读 郑州市职工文体中心开张 欢迎常来坐坐
我们身边的勤廉榜样 |群众贴心人赵金安:办好百姓“心头事” 家园建设更和美
河南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河南五建集团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