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下“真功夫” 提“硬实力” 树立“学有优教”的幸福标杆

2023-06-30 07:37:34 来源:中原网

​夏日清晨,阳光洒进校园,在管城回族区漓江路小学门口,孩子们远远看到老师,就绽放出开心的笑脸,师生微笑示意,美好的时光从此刻开启。

好老师影响孩子一生。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郑州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推动教育由“学有所教”的规模增长转向“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通成长“高速路”

“孩子们,想象一下,你的代码会出来怎样的创意呢?”在《清扫小能手》这堂信息科技课上,教师刘帝创设情境,由浅至深,结合学生实际,抓住核心内容,先讲后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孩子们遨游“编程世界”。

台上的游刃有余来自于台下的反复琢磨和练习,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一边学习前辈传授的经验,一边自主创新教学方法,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2020年9月,刘帝成为二七区政通路小学北校区的一名信息科技课老师,受益于学校的“青蓝工程”,她入校就有师傅带,每天跟着师傅一起学习、磨课、教研、参与课题研究,与此同时,学校定期还会开展针对年轻教师的各类培训,搭建新晋教师展示课、达标课展示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她更快实现专业成长。

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课题获得郑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越来越游刃有余,还担当起教研组长的重任。她全力前行的同时,也影响着更多的年轻教师。

这是近年来,二七区不断创新“36915”教师攀升机制,即3年新教师、6年青年教师、9年骨干教师、15年名教师,以培养高层次教育领军人才为抓手,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为核心,全面实施推进“强师工程”的一个剪影。

教师是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郑州在坚持德能双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引进人才的同时,强化师资培养,以服务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分期、分批、分年度实施各层级教师培育工作,形成教师梯队“长链式”的发展模式。同时,持续推进“国培”“省培”“市培”项目,深入进行国家、省、市、县、校教师培训五级联动,开展教师层级攀升、黄河人才计划、乡村教师队伍培训、在职教师提升学历等工作,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探索建立一线名师培育一线教师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自觉,建设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搭台领路炼“强兵”

二七区第十一届课堂文化节上,数位学科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例展示。27场学科活动,评出147篇中小学命题说题优秀案例和596节优秀课例。

这是一次深化课程改革、深研学科发展、深改课堂教学的特色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成果、绽放魅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二七区深耕“双新”,落实“双减”,全面深化素养立意的课程改革,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持续构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为此,郑州市教育局以“高效课堂”为抓手,以“大教研”为平台,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各学校落实“课标”与“双减”,实施学科区域集体备课、磨课、研课和展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郑州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已连续开展了18年。作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全国试点城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国家级示范区,郑州通过校本教研,形成区域联动、上下协同的教研机制,突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建构了课堂教学新样态,完善了质量提升新路径,探索了教学研究新方式,建设了成果培育新体系,不断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新经验、开拓新视野、激发新思维。

“头雁”领航“群雁”飞

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的奇思巧构;课程建设,需要团队的实践探索。

问题来了,如何打造教育的“头雁”,传好教育的“接力棒”?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市打造学科优秀教育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效应,探索学科教学改革,引领全市教育发展。

今年2月,郑州市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授牌,郑州市实验外国语中学毛超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位列其一。工作室成立后,充分发挥工作室品牌效应,选拔优秀的年轻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共备一节课、共评一节课、共读一本书、同课异构讲课比赛,送课下乡等常规教学活动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业务能力。

作为全省多文本阅读教学专家,毛超发挥自身优势,先后主持“双减背景下古诗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等省重点课题,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策略,探索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研究能力。目前,工作室研究成果即将出版发行。

在郑州,名师工作室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成为优秀教师共同学习、互勉共助、集体成长的平台,更担负着示范、辐射、指导、引领成员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郑州市杰出教师张伟振小学数学工作室到中原名师张伟振小学数学工作室,多年来,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张伟振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将工作室打造成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平台、骨干教师培养的基地、教学成果辐射的窗口。

按照“共享、共研、共成长”的定位,工作室致力于打造“教学示范的窗口、名师展示的舞台、教育科研的引擎、骨干名师的孵化地”,持续开展结对帮扶、创新教学、专项培训等活动,打造数字平台,不断扩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头雁”领航,“群雁”高飞,依托我市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攀升机制和名师培养工程,各层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努力向着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名师、杰出教师及教育名家的行列迈进。目前,我市共有中原名师工作室37个,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工作室7个,郑州市杰出教师工作室29个,郑州市名师工作室75个,涵盖高教、中职、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个学段的相关学科。

交流轮岗稳“接力”

教育是基础、是根本支撑,是优势、是发展战略,是责任、是民心工程。如何统一配置、规划资源,形成教师联合共生的土壤?

在我市,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已尝试多年。通过交流轮岗,各学校实现了师资均衡配置再优化,教育教学经验融合再提升,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高位均衡优质发展。

张敏是金水区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2010年6月,她从黄河路第一小学交流到纬一路小学,2021年6月,她又从纬一路小学交流到了纬五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明鸿校区。

纬五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明鸿校区是一所新建校,她在这里担任一年级数学组教研组长,每天,都会和教研组老师聚在一起,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分享好的经验和方法,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大家互相听、评课,取长补短。浓厚的教研氛围,充实着每个人的头脑,一专多能、多元的知识结构,精通、娴熟的教学艺术,成为每个人的追求。她说,除了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带到新学校,每次交流,自己也都有很多收获和成长,教师交流轮岗,不断推动着大家教学水平的提升,激发了学校的教学活力。

2008年8月,金水区出台《金水区教师交流实施方案(试行)》,启动城区教师交流工作,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开了河南省“人走关系走”型教师交流先河。

教师交流轮岗是一个不断探索、调整、适应的过程。截至2012年,金水区圆满完成了5年一个周期的首轮教师交流。通过教师交流,各学校老师合理流动,热点学校的名师、骨干老师带动薄弱学校的老师,推动“名校”和普通学校的经验融合,一般教师与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中高级职称教师的融合,进而实现学校间教育教学经验的融合再提升。

2015年,该区以“均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比例”为原则,开展了第二轮教师交流;2017年,以支持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发展为原则,鼓励优秀教师交流至新投入使用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教师87人;2018年至2022年,交流教师336人,有效助推了新建学校的高起点、高品质办学,进一步促进了师资均衡配置再优化,教育教学经验融合再提升,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凝聚力量固根本

在前不久开展的郑州市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二七区马寨一中校长张伟民分享了学校的做法。他说,作为一所乡村学校,学校也曾面临青年教师多、骨干教师极度缺乏的局面,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提升专业自主能力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教师群体体验职业幸福、实现生命价值的根本路径。

学校通过实施星级教师评选、建构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实施“三心”项目等一系列措施,让青年教师认识自我业务素养的水平,找准素养提升的着力点,驶入专业素养提升的快车道,形成了教师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构筑良好的教师教育生态,教师从被动的“要我改变”到自动的“我要改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学习提升成为学校教师的常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的前提和保障,为加强乡村教育振兴,培养乡村教育人才,我市创新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攀升体系,打通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上升通道,从“乡村首席教师”到“郑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再到“郑州市乡村名师”,乡村名师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乡村教师梯级攀升体系和原有的梯级教师攀升体系并行运转,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培养更多乡村教育带头人;郑州市首届乡村名师评选活动,选拔认定112名首届乡村名师,每年给予科研经费支持,每年组织一次培训研修;每年开展郑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选拔100名乡村学校的骨干力量进行培养,颁发郑州市骨干教师证书……我市在“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上聚焦用力,不断激发增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活力,积极拓展乡村教师成长的渠道,奋力开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郑州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充满活力,向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大步迈进。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震 周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