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黄河的声音|奏响新时代杂技艺术的华美乐章

2023-04-15 08:00:24 来源:中原网

​4月8日下午3点,濮阳水秀国际大剧院,室外阳光明媚、春花烂漫,室内光影魔幻、掌声不断,一场超强冲击力的视觉盛宴正在上演:轻灵梦幻的吊环舞者、惊险刺激的空中飞人、激情肆意的极限飞车、新奇搞怪的小丑、神秘莫测的魔术、惊艳夺目的水中芭蕾……

“第一次看到这种杂技表演形式,就像进行了一场梦幻旅程,真是太刺激了。濮阳之旅,不虚此行。”刚刚走出大剧院的河北邯郸游客刘俊伟,依然沉浸在精妙绝伦的演出中不能自拔。当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游客,观赏了这样一台将黄河、龙等文化符号以多种艺术形式与杂技融为一体,实现水陆空“三栖演出”的“秀”。

《水秀》,10余年间,7次改版,演出1600余场经久不衰,引客入濮300余万人次,入选“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成为濮阳一张亮丽文化名片,为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生动演绎了从“一场秀”到“一座城”的跨越。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培植了灿若繁星的黄河文化。地处黄河中下游“豆腐腰”段的濮阳,杂技艺术是其黄河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传承弘扬,不断发扬光大。

濮阳华龙区东北庄村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杂技之乡”,与河北吴桥并称“杂技南北两故里”。村子西边有一座中原杂技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一座以杂技为主题的单体博物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影像、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展示了东北庄杂技的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

“远在数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先人就在狩猎、耕作、畜牧、战争、祭祀等过程中创造着最初的表演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表演艺术逐步分化成演奏乐、歌唱、舞蹈等形式。其中偏重于技艺性的表演,便是萌芽状态的杂技。”博物馆讲解员田钰杨介绍说,东北庄杂技起源于春秋,形成于秦汉,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

东北庄杂技流派纷呈,其中以乔、刘、李三家最为出名,有“三班竞秀、驰骋华夏”之说。“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杈耙锄头当道具、田间地头练杂技’。”出生于1944年的乔金生是乔家班第六代传承人,也是东北庄目前最年长的杂技艺人。现场,他拿起铁锹就用下巴顶了起来,令人拍案叫绝。

在离东北庄村约20公里的濮阳杂技艺术学校,一群10多岁的孩子,或脚踏滑板,或踩着独轮车,在特制器材上苦练本领。自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跨界跨项选材新路径,濮阳创新提出“体育+杂技”发展模式,先后两批向国家输送体育人才 162人,其中66人入选国家雪上项目集训队,目前已夺取国家级赛事4枚金牌、2枚银牌。

濮阳杂技不仅以惊、险、奇、绝的特色节目,享誉国内杂技界,而且,很早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30余个国家的人民共享来自中国、来自河南、来自黄河岸边的杂技艺术。

2016年,在万里之遥的大洋彼岸,河南(濮阳)杂技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布兰森大剧院,成为第一个在海外购买剧场的中国文化企业。该集团董事长付继恩说:“中国杂技能带给人们意蕴悠长的精神享受,外国人非常欣赏。只要有演出,都是场场爆满。”

2019年,全球50个国家的500余位杂技艺术家齐聚濮阳,在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上献出各自拿手绝活,引得八方来宾惊呼不已、掌声雷鸣,中外杂技艺术相互交流切磋,恰似百花争艳;2022年,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又花落濮阳,濮阳杂技艺术再次惊艳中国、叫响世界。

近年来,依托杂技这张亮丽名片,濮阳市精心书写文旅融合大文章,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先后建成,东北庄杂技艺术学校、杂技故里文化街、民俗杂技大剧场、野生动物园、大集古镇等多个特色旅游项目亮相濮阳,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努力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目标迈进。

如今,濮阳杂技已由街头杂耍成长为有着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成规模的杂技团体超50家,常年在国外演出的人员有1000余人,形成了杂技演艺、杂技出口、杂技旅游、杂技教育等国内最完整的杂技产业链条,年经营收入近10亿元,年创汇超过1亿元。

赓续千年文脉,谱写文旅华章。濮阳杂技,黄河之滨的一朵艺术奇葩,正踏着新时代的鼓点,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奋力奏响新时代黄河文化大合唱的最强音!

倾听黄河的声音报道组记者  吉子文 杨少军 周源 徐洪波 段利梅 赵国栋

扫描二维码 看相关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