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新实践① | 马渡村:古渡新生,黄河岸边“向往的生活”

2023-02-24 09:41:12 来源:中原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放眼广袤田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中原大地渐次铺展。中原网推出“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新实践”专栏,走进农家庭院,深入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一起看变化、听发展、聊振兴,展现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解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郑州样本。

马渡村的早晨

中原网讯(记者 袁连贺 于露 摄影 张为涛)“早上听着鸟叫不起床,多好”,武冬冬说着,忍不住笑起来,接着向我们介绍她养的四只鹦鹉。武冬冬喜欢养小动物,在自家的小院里,鹦鹉叽叽喳喳的叫着,十分悦耳,小白兔被放在了菜园旁,金鱼在鱼缸里自在的游着。

整齐排列的村民新居

武冬冬的家在金水区兴达路街道马渡村,这座距离黄河不到1公里的村庄,古时曾是黄河渡口,“泥马渡康王”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地。几年前,这里是郑州城市边缘一个落后的村庄,而今,一栋栋三层联排新居整齐排列,干净的街道、儿童游乐设施、村史馆、文化长廊、篮球场和足球场点缀其间,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徐徐展开。马渡,也成为郑州市区居民心中安放“向往的生活”的首选之地。

“北大荒”蝶变

“这边交通便利,送孩子上学也方便,环境也好,村里啥都有,超市里都能买到进口食品”,说起如今的马渡,武冬冬赞不绝口。

可是2008年,刚刚嫁到马渡村时,她却不愿在这里住,“我们家是原阳县城的,结婚前以为嫁到郑州条件会比较好,想不到村里的环境太差了,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地上全是泥。”

回想起以前,马渡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尹金领提了句顺口溜:“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夏天下了雨,村里路上全是水,冬天水干了,就变成了盐碱地。“马渡在金水区的东北角,我们调侃自己说这里是‘北大荒’”。

联排式的村民新居,每户都有独立的小院子

在2008年前后,马渡村进行了“空心村”整治、拆村并点,以马渡村村委会为中心,四周建设了500多套三层、联排式的村民新居,每户新居的面积有310平方米。2010年,村民全部回迁新居,一举告别了“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爽说起家乡的变化满脸笑容

90后的郑爽对家乡的变化印象也很深刻,她和丈夫都是马渡人,“变化太大了,不光是环境变好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变好了,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有3000块钱的收入”郑爽笑着说,“交通也变好了,村周围也都发展起来了,我丈夫就在附近工作,我们家楼房的第二层也租了出去,每年有一万多的租金收入。”

马渡村的联排民居有个特点,室内室外均有楼梯。尹金领告诉我们:“当时建设时候就考虑到了,三层楼房村民住不完,可以出租出去,室外有个楼梯很方便。现在很多村民家里做起了民宿,正好利用上了这个楼梯。”

这盘旋而上的楼梯,改变的不单是马渡村的面貌,也改变了村民的心境。

一座村庄的气质

“生活条件好了,村民们自然就开始重视自己的居住环境了”,尹金领说,“几乎每户都在院子里种花种菜,村里的环境搞得特别好”。

联排民居的门口,村民们种起了蔷薇花、山楂树还有葡萄,各家的小院也都被利用起来。

郑爽家里养的花

在郑爽家的小院里,一股香气袭来,让我们对院子里十几盆各式各样的花产生了兴趣,“最香就是这盆金边瑞香”,郑爽指着房门口的那盆花说,“我爱种花,天气马上就暖和了,过几天又要和邻居一起去买花了”。

除了环境变好了,更让尹金领兴奋的是,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以前大人们都忙,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不怎么管”,尹金领说,“现在不一样了,孩子的学习成了‘头等大事’,村民聊天聊得最多的也都是教育的事情”。

武冬冬的大儿子在读初中,“为了辅导孩子,我现在都是跟他一起学习”,武冬冬指着桌子上的平板电脑笑着说,“买的这个学习平板都是我在家先听,然后再给他讲,有时候我就跟孩子说,到你高考的时候我也跟你一块考试去吧”。

这些年,村里的氛围也越来越好了。自家小院的菜地里种的菜,平时吃不完,就和邻居分着吃;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在村民活动中心里办,大家都过来帮忙,热热闹闹的。

“村里面什么都很方便,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武冬冬说。

农耕、农趣、农味

“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在武冬冬家的小院里,尹金领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一块“青石头”向我们发问起来。

“这是石夯,农村建房打地基用的,现在可是很少见了”,接着,尹金领解释了自己兴奋的原因,“马渡要打造乡村文化体验游项目,这些‘老家伙’都有用武之地”。

马渡村一角

发展乡村旅游,马渡村确实有着独特的条件。

马渡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上这里曾经是黄河上的古渡口。“泥马渡康王”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地,相传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在北宋末年曾被金兵追杀,在此骑泥马渡黄河,马渡由此而得名。

马渡村史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马渡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充分挖掘以黄河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和水文化的前提下,村里建起了村史馆,乡愁广场,对黄河险工、灌渠、水闸、古树等进行充分保护。

“我们村交通便利,北四环快速路和省道S312穿村而过,从郑州市区到这里只需要几十分钟,城里的周末想休闲了,来我们村看看黄河,体验体验农耕文化,不是挺好的嘛”。

“我们要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IP,弘扬传统文化,使群众留住乡愁”,尹金领说。

黄河安澜、家园秀美。马渡,未来可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