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国重器”夯实基建底座 “开路先锋”再启发展新征程
编前语:“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对国企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十年间,改革蹚新路,敢闯天地宽。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布局结构优化效果显著,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涌现出一批实力卓越、活力充沛的“新国企”。为全方位展现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跨越”系列主题报道,邀您一同走进大国“顶梁柱”,看国有企业如何肩负使命筑根基,奋楫争先谱新篇。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被世界称为“基建狂魔”的天团里,素有“开路先锋”之称的中国中铁设计建设了我国2/3的铁路、55%的高铁、3/5的城市轨道工程,一万多座跨江跨海大桥、两万多公里长大隧道,以及一大批城市地标性建筑。
从1894年山海关机器厂起步,120年来,中国中铁奋进的 “齿轮”不曾停歇。作为民族工业的先行者和基础建设开拓先锋,中国中铁目前已成长为中国覆盖铁路、公路、市政、住房、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机场、港口、码头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型建筑企业集团。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收官之年,也是中国中铁踏入“全球万亿俱乐部”后的第一年。如何对内激发活力、对外提升核心竞争力?新时代中国中铁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掌控技术话语权,打造技术策源地
将一台1500多吨的硬岩掘进机放置在39°的斜坡上,如何保证它可以稳稳地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无解。2022年9月,在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生产基地,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大倾角(39度向上)斜井硬岩掘进机“永宁号”完成了工厂验收。
“永宁号”在中铁装备郑州生产基地完成工厂验收。(央广网发 中国中铁供图)
隧道掘进机号称“工程机械之王”,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大型高端装备。在我国,一般将用于水下及软土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盾构机,将用于岩石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硬岩掘进机(简称TBM)。行业内流传一句话,TBM是掘进机之王,不掌握TBM技术,不能算是成熟的、有竞争力的隧道掘进机厂商。“永宁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大直径大倾角TBM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就在十几年前,我国施工用隧道掘进机大部分还依赖进口。如今,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国产隧道掘进机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已达95%以上,并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这背后,是中国中铁在掘进机领域持续多年的核心技术研发。2008年,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中国中铁1号下线,从此,盾构机在中国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中铁先后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直径矩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中国首台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世界首台超小转弯半径TBM“文登号”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奠基性和战略性的产品,攻克了超大直径、超小直径、极限工况下的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形成16项国际领先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转变,已经成为世界掘进机策源地。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而言,核心技术都尤为关键。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拥有竞争力和话语权。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中铁装备集团,作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央广网发 中国中铁供图)
近年来,中国中铁聚焦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建造、工业制造等方面的“卡脖子”难题。在隧道挖掘方面,攻克了盾构主轴承、大排量液压泵、密封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率;在智能高铁、智能高速公路、智慧城市、长大桥梁、地下空间、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前沿技术,加快锻造一批长板技术;在高铁建造方面,首次引入装配式盖梁智能建造技术……
一批批令人惊叹的超级工程相继进入公众视野。直径15.09米的“巨无霸型”盾构机“中铁1100号”完成组装;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公路通车;“世界最难修建的铁路”大理至瑞丽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开通运营;新成昆铁路所有隧道全部贯通;国内首台千吨级单主梁低位过隧架桥机“陆吾号”登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大桥梁工程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建成。(央广网发 中国中铁供图)
优秀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制度激励和资金支持。单2022年上半年,中国中铁的研发费用就将近90亿元,同比增长22.28%,是各项费用中增幅最大的一项。同时,中国中铁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不断摸索新路,比如,强化对科研立项的统筹,扭转低水平重复研发的现象;发挥二级单位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调动研发积极性等。
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先行先试者,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大桥院”)近三年研发投入由2019年的5.55%增至2021年的6.51%,建立“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的市场化薪酬体系,提高与业绩贡献挂钩的浮动工资比重,做到“收入多与少,业绩说了算”。2020年,中铁大桥院入选“科改示范企业”。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改革工资总额分配机制,要突出发展质量、适当兼顾公平,通过收入分配调节促进精兵简政、提高效益;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迭代升级改革思路、方法、路径,注重把改革成功经验固化上升为制度,将改革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和企业制度体系,推动管理体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开辟第二曲线,布局转型升级新赛道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挑战增多,经济发展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2022年上半年,中国中铁交出了一份富有“含金量”的稳增长成绩单,实现营业总收入5606亿元,同比增长12.51%;扣非后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7.14%。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中铁营业收入的最大来源,该业务主要来自铁路、公路、市政及其他工程建设,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837亿元,同比增长9.19%,贡献了中铁总营收八成以上的份额。
在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抢抓市场机遇,促进主力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中铁持续在城市更新、水利水电、水务环保、清洁能源、港口航道码头、机场建设等“第二曲线”市场取得更大突破。
四川凉山锦屏水电枢纽工程锦屏山隧道(央广网发 中国中铁供图)
在“第二曲线”市场方面,中国中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开拓,水利水电、机场工程等业务经营成果提升显著,完成新签合同额超2000亿元,尤其是水利水电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742.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19.7%。
今年9月份刚刚完成验收的“永宁号”硬岩掘进机是应用于抽水蓄能项目。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曾指出,储能技术在未来的电力供应系统中将占有突出的位置,在物理储能中,抽水蓄能电站是最成熟的技术。
过去几年,跟随“碳中和”背景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步伐,中铁装备不断挑战新的项目,彻底改变了以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低且危险性高的钻爆法。目前,以中铁装备产品为代表的国产隧道掘进机在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
陈云认为,“双碳”经济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系统改变所有行业的格局和发展趋势。据统计,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钢铁、水泥、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共占全国碳排放的近30%,由此带来的产业链重构、产品技术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将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他提出,今年要重点围绕“双碳”经济、交通强国、美丽中国、“两新一重”等国家战略,围绕国家交通网、国家水网、国家管网、国家电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巩固传统优势基本盘,做大新兴业务发展盘。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将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向“第二曲线”集聚,大力拓展水利工程、清洁能源、城市更新等新领域新市场,用增量市场助推产业转型。
重构海外版图,打造中国建造新名片
自20世纪70年代建设长达1861公里的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项目至今,中国中铁积极“走出去”,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中铁建设的印尼雅万高铁(在建)(央广网发 中国中铁供图)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境外项目涉及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房屋建筑、城市轨道、市政工程、工业制造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和实业投资等领域,市场涵盖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技术。”中铁旗下中铁山桥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12年圣诞节前夕,中铁山桥通过艰苦的谈判,在纽约签订了韦拉扎诺海峡大桥的上层路面更换工程,这是当时中铁山桥在海外最大的订单。面对“单道对称焊接,熔深不低于80%”这一世界性难题,美国市场不乏对中国山桥技术实力的质疑声。最终,中铁山桥四年间共制造了桥面板单元(A、B、C、D、E、F、G类型)134个梁段共938块板单元,总重15000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五个批次的产品制造,并在美国市场赢得了“中国企业在制造桥梁组件领域是‘专家级’”的肯定和赞誉。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是连接中国及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这座设计长度6150米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是孟加拉国目前最大桥梁项目和最大基建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接的最大的单体桥梁工程。2022年6月25日,在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见证下,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孟加拉国东部和南部地区两岸居民再也无需摆渡往来。大桥通车后,预计推动孟加拉国GDP增长1.5%,造福孟加拉国一半以上的人口。
与此同时,中铁装备研发生产的盾构机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热门新国货,陆续为以色列、意大利、丹麦、葡萄牙、波兰、澳大利亚、格鲁吉亚等国家隧道建设工程提供中国装备、中国方案。截至目前,中铁装备隧道掘进机已经进入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中东地区的30多个国家的市场,产销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
中铁装备出口土耳其的盾构机顺利下线(央广网发 中国中铁供图)
作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力量之一,近年来,中国中铁新设境外区域总部23个,2022年上半年境外新签合同额折合人民币798亿元,同比增长90.7%。
以建设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亚吉铁路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为契机,中国中铁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打造全球建造的新典范、国家形象的新名片,“中国高铁”“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以技术攻关缔造“大国重器”、以高质量发展擦亮中国品牌名片,重任在肩的中国中铁,正在新征程上,建造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