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爬(pa)衩(cha),你那叫啥?

2022-07-22 15:50:41 来源:中原网

明天,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

都说“热在三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烈日炎炎,蝉鸣阵阵不绝于耳,又到了一年当中与这种生物上演“爱恨情仇”的时候了。

通常,在蝉尚未蜕变之前,它被赐予无数美名,知了猴爬蚱麻几了爬衩(请自行断句)。

那么,你们那边都叫啥呢?



爬(pa)衩(cha),在别的地儿叫什么?


普通话一个字就能代表的蝉,在方言中却有上百种叫法,说到叫法归类,办公室瞬间炸开了锅。

以豫东为代表的商丘老乡举手表态说,在他们当地,未蜕皮的蝉有大的,有小的,大的一般叫做爬拉猴,爬蚱(zha)

还有一种体型特别小的蝉被叫做末(mo)了(liao)猴、小末了

这时候,郑州人站出来写了一串汉语拼音“Ma ji niao”,邀请作答。豫南小伙伴思考半天写下了“马鸡妞”;豫西默默写下“麻几了”……no no,最终郑州人公布了答案“马吉鸟”并同时贡献了还有爬(pa)衩(cha)的叫法。

别急,“du la gun”“老gu yong”正在PK:林州人这个老gu yong是个拟声词,听起来很形象了,仿佛眼前看到一条虫子慢慢地从那边gu yong过来。“du la gun”您猜是哪儿地说法?没错,濮阳。

“Ma ji niao”、“爬(pa)衩(cha)”、爬拉猴、“du la gun”、“老gu yong”......听完最想笑的是哪一个?先别忙着下结论,在信阳,还有一些画风奇特的发音:“鸡娘子、鸡嘹阿、鸡料子......”

如果统计爬(pa)衩(cha)的方言名字,绝对会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这么多叫法,咱一起叫着试试?


逮爬(pa)衩(cha)的童年


夏天的傍晚,尤其是在雨后,地上会冒出一个个小洞,爬(pa)衩(cha)就是从这里钻出来,经过半夜的时间,爬到附近的树上,然后再用半夜的时间,来个金蝉脱壳,太阳出来,他们白色的身子和绿色的翅膀逐渐变黑变硬,在光和热中振翅而飞,择一枝而高歌。

逮爬(pa)衩(cha)的季节又到了。

有些是父亲领着孩子,有些是哥哥领着弟弟妹妹,拿着一支手电筒、一根竹竿和一个罐子就出发了。

摄影:曾涛

如果晚饭吃得早,天还没黑,就能从地里“扣”出爬(pa)衩(cha)来,放到空荡荡的罐子里,摇一摇,叮当作响。

天渐渐暗下来,手电筒就发挥出了作用。小小的爬(pa)衩(cha)在树干上虽然很不显眼,但是,手电筒的光束打在上面,火眼金睛的我们也是一逮一个准。直接用手摘下来,哇,收货颇丰。

夜一点点深了,爬(pa)衩(cha)也都爬到了几米高,手里的竹竿就大显神威了。手电照着爬(pa)衩(cha),用竹竿轻轻一拨,它就掉在了地上。这时,手电筒往下照一圈,爬(pa)衩(cha)就难逃了。

树林里,手电筒的光束彼此交织着,快乐的喊声也回荡着。直到罐子装满,大家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除了爬(pa)衩(cha),各种小动物有时会突然冒出头来,尤其是在乡下,青蛙、癞蛤蟆、猫头鹰、黄鼠狼都有可能出现在手电筒的光束里,引来一阵惊呼。

直到今天,听到窗外的蝉声,看到朋友圈晒出油炸爬(pa)衩(cha)的照片,还是会怀念起童年的夏天。


油炸爬(pa)衩(cha),你流口水了吗?


逮爬(pa)衩(cha),不光是有趣,更重要的是为了第二天一大早,有一顿美味。

油炸爬(pa)衩(cha),先在火上把油加热,温度差不多后取干净的“爬(pa)衩(cha)”丢入油锅,开炸。金黄色的爬(pa)衩(cha)一出锅,香味四溢,吃一口,焦焦的,回味无穷。

还有一种吃法,爆炒。把“爬(pa)衩(cha)”从盐水中捞出来,倒少许油炒,据说有鸡肉的味道。

烧烤做法是在夜市最常见的,可以看到烧烤摊上用竹签串好的“爬(pa)衩(cha)”,也有论份卖的,那可是夜市里的招牌菜,如果你问老板口味咋样,他指定跟你说上一句:“堪比唐僧肉。”

我国食用蝉的历史可是十分悠久的,由于它具备极高的药膳和营养价值以及独特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资料说,世界上有3000多种蝉,绝大多数都是一年生的,每年繁殖一次。也有在地下好几年的,北美有一种蝉,生命周期非常长,每13年或者17年才出土繁殖一次,其余时间都躲在地下等待时机。

即使是一年生的蝉,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地下,等到爬(pa)衩(cha)钻出来,脱了壳,一周左右就死去了。

虞世南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就是蝉。

夏日窗外,蝉仍在树上高歌。而“爬(pa)衩(cha)”,你也许已很多年没有逮过了。


#编者按#

城市生活的本质是汇聚,而郑州就是这种本质完美丰腴的实际存在。在她的历史中,生活样态层层积累,让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城市的活力正在不断绽放,《郑州圈儿·生活周刊》讲述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美食以及城市中的人文记忆,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感受郑州的美好。


策划:张新彬

统筹:辛晓青

执行:赵宁禹亚楠

文案:袁连贺石嫣睿

设计:张雪宁

排版:石嫣睿


《郑州圈儿·生活周刊》版权归中原网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注明来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