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郑州这百年》十二章: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2017-05-28 10:55:07来源:中原网
字号  

  第十二章: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如今,少林武功在全球很有名。少林寺位于河南郑州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当时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佛教禅宗祖庭之一。少林寺因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20世纪20年代,军阀石友山曾火烧少林寺,至今那段历史的烟云已经消散,石友山为什么要火烧少林寺?请你跟随《郑州这百年》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

  一、历史上的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郑州登封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拓跋氏原是黄帝后裔,发源地为战国时期的魏国,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之意。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数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因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因此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永平元年(506),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设立翻经堂翻译经书。之后,慧光在弘扬《四分律》等师说,经多代发展,后世最终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隋文帝崇佛,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再加上其他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百顷良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隋朝时期少林寺带发修行的菩萨僧洪遵攻律学,讲律众主,他的弟子开启了唐代律学的相部宗。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还是李唐最高统治者经常游历之地,唐高宗、武则天等经常到少林寺游幸,并对少林寺大加增建。至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在唐朝达到兴盛,成为唐代佛教最大宗派。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庆历新政失败后,留心空宗者始于汴京(今开封)设立禅院。富弼请云门宗禅师于少林寺及洛阳白马寺开演禅宗。1093年左右,报恩禅师在少林寺弘扬曹洞宗风,终使少林寺“革律为禅”。

  元代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间,创建了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僧徒云集至此演武礼佛,后来福裕被元帝追封为晋国公。在曹洞宗法脉回归祖庭后,少林寺高僧辈出,由此开启了少林寺一个辉煌的时代,是当时禅宗教派之轴心。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亦到少林寺求法。嘉靖时期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僧侣抗倭有功,因此政府大规模修整寺院,少林寺还享有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其后,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政府征调,参与战事,并屡建功勋,所以朝廷又多次为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而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也得以确立。满清时期,嵩山少林寺被清廷严密监察及资助,并明令汉人不可习武,然少林寺颇得满清皇帝青睐,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皇帝亲书少林寺(原挂于天王殿,后移至山门)、宝树芳莲(原挂于大雄宝殿,后被火焚)二方匾额;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山门,重修千佛殿,少林寺这次大修缮和改建耗银达九千两。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写下众多诗词、匾额。

  历史上,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佛教禅宗祖庭之一,少林武术发源地。少林寺因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少林寺

  

  少林寺塔林

  二、樊钟秀与少林寺

  历史上,少林寺自建寺以来,经历了数废数兴的曲折历史。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在南北朝佛教发展高峰期,北周武帝采纳还俗沙门卫元嵩删寺减僧的建议,在建德三年(574)下令禁止佛教传流,史称北周武帝灭佛,少林寺毁坏严重。公元580年,北周静帝恢复少林寺,将其改名为陟岵寺。近现代历史上,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是少林寺的一次大劫难。

  1928年4月26日,军阀樊钟秀建国豫军攻占巩县,冯玉祥急调石友三部救援。那时候北伐战争炮火刚熄,石友三部作为西北军驻防宛洛,并兼任洛阳警备司令。石友三部属冯玉祥国民联军。在河南,它的主要敌人是直系吴佩孚部队,奉系张昌宗部,以及在冯玉祥和吴佩孚之间摇摆不定的镇嵩军。最主要的友军,当属建国豫军,建国豫军的领袖为樊钟秀。

  说起来樊钟秀,也是一个奇人。樊钟秀原名铎,别号醒民,河南宝丰人。少年时代即进少林寺,拜在恒林方丈门下学习武艺。清末河南土匪横行,学习武艺是当地人们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手段。稍后,樊家为避匪患迁到陕北洛川。原来陕北从清末左宗棠西征之后,迭经战事,人烟稀少,豫西人民多有迁徙至此,安家立业。樊钟秀身怀武艺,年轻气盛,因练民团成为新移民中的头目,并为陕西督军陆建章看重,名噪一时;后来在陕西团结豫籍军人会党等,与靖国军合作,独树一帜,号为靖国二军,护法成功,由于有功,孙中山招至广州亲赐颜色,委任为建国豫军总司令。

  北伐之中,建国豫军是革命同盟者,与国民联军的石友三部,本是同盟。冯玉祥由陕入豫,率先派人和樊钟秀联系,意在收编。那时候的冯玉祥,挟武力逼退三任北洋总统,且占有陕、甘、豫大部分地盘,又新从苏联归来,获得了大量武器补充,兵强马壮,有雄兵四十万,而樊钟秀虽然领有建国豫军的招牌,所属皆陕北豫西的河南老乡,人马不过万人。但樊钟秀自恃是靖国功臣,“建国豫军”的招牌又是孙中山亲赐,无意归附。所以建国豫军和冯玉祥国民联军石友三部,首先围绕着豫西伊洛的归属,开始弹矢相向。

  按说,若要对比兵力,樊钟秀本不足与石友三颉颃。石友三国民联军第五路,人马近6万,久经沙场,而且又刚刚战胜奉军,锐气不可当,连冯玉祥对石部的骄兵,都萦执乏术。樊部兵马不过万人,除了骨干之外,多数还是新招的豫西土匪。那么樊钟秀为什么要以卵击石呢?

  在樊钟秀看来,他资格很老,不但石友三不配作为他的对手,即使冯玉祥、蒋介石也算是后生小子。当初樊钟秀崛起陕北,树立靖国军旗帜的时候,北洋军和镇嵩军都非其对手。而豫西宛洛之间,本来应该是樊钟秀的地盘,他的子弟兵,基本全是宝丰、郏县、鲁山、汝州一带的土著。樊部革命多年,觉得应该在家乡受到拥护。更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国民联军内部的派别之争,及陕西和河南军人之间有深刻的难以化解的恩怨。

  先说地域恩怨。从辛亥革命之后,陕西和河南之间实力派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秦陇复汉军参与辛亥革命,首先“东征”,主要的对手就是毅军赵倜部的河南兵;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刘镇华以镇嵩军为后盾,继陈树藩之后任陕西督军多年,追随的文官武将,多在陕西发了大财,后与靖国军争夺地盘,围困西安八个月,致使生灵涂炭,仅西安城内,就死了四万余人,被渲染为“豫人杀害陕人”;1925年又有“胡憨之战”,刘镇华支持憨玉琨与胡景翼争夺豫西地盘,重启了陕豫之争,胡景翼虽然战胜憨玉琨,却又留下了“陕人擅杀豫人”的口实。胡景翼死后,岳维峻继承了胡部衣钵,被镇嵩军刘镇华击溃,陕西军人多有被军民杀死者。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操纵地域之争,相互仇杀,最终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陕西和河南的地方势力,始终局限一隅,难以有争衡天下的实力。

  而在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内部,冯部和国民联军二军、三军的派别之争也从未停止过。冯玉祥部,基本骨干多数是直隶人。冯玉祥在政坛崭露头角,自陕西督军一任,第二次直奉之战,他与胡景翼、孙岳等陕西人建立三角联盟,组成国民联军一、二、三军,反叛吴佩孚,自此冯部急剧扩大,兵源来自陕、甘、豫北,成为可以左右北方的军事力量。

  1928年之前,胡景翼和孙岳先后病死,冯玉祥诱杀国民二军郭坚,种下了分裂的前因。后来继承胡景翼的国民联军二军岳维峻败退山西,余部归弓富魁率领。冯玉祥重组国民联军,与国民党联合北伐,与国民二军弓富魁部、国民三军徐永昌本为盟友。冯玉祥从苏联归来,兵精粮足,竟然密令石友三、韩复渠乘人之危,并吞弓富魁、徐永昌部,致使弓富魁愤而投奔蒋介石,徐永昌投奔阎锡山。国民联军二军、三军军官物议纷纷,均以为冯玉祥阴险叵测,不可共事。冯玉祥不得己推出岳维峻,担任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也有避免国民联军分裂之意。但是国民二军、三军剩余的军官,虽然分割数处,皆担忧前途叵测,有拥护岳维峻、重整陕军之意。此时岳维峻部驻在豫东,拥兵五万,足以脱离冯部独立。樊钟秀虽然是河南人,但是他原即出自国民二军,与原国民联军旧部早有密约,并成为拥岳反冯的积极实行者。

  除此之外,樊钟秀还有地利之便。当时在河南的军事地图上,还活跃着三种不可小觑的地方势力。第一种就是豫西深山的土匪,第二种是地方民团,第三种是民众组织的红枪会、金钟罩等带着迷信组织的会党。红枪会宗旨在自保,其武器装备可以不论,其它的地方势力,与樊钟秀部皆是友非敌。樊钟秀的部下,多半出身豫西深山,他们本无特别的宗旨,当兵或者为匪,全凭利害形势决定;至于民团,樊钟秀的师父——少林方丈恒林,就是登封地方民团的团总,恒林死后,继任的妙兴、妙全都是樊钟秀的师弟,在地方民团中更有莫大影响力。

  当时,少林寺的民团团总,有很大的实力。少林寺虽然只是一个寺院,却有十多家下院,二十五家门头房。门头房好比少林寺的支派,而少林寺的方丈,照例由永化堂一脉传承。只这永化堂控制的土地,就至少有几千亩,方圆几十里,遍布永化堂的田园和佃户。少林寺民团,就是因为少林寺要保护自己的财产,武装起来的地方武力,各堂联合起来,每支武力约有一千多人,计有两万余众,少林寺方丈照例任团总。所以从清末以来,少林寺虽然处于兵匪会党丛生的豫西,却向来固若金汤。

  顺理成章,樊钟秀与石友三开战之前,樊钟秀把指挥部驻扎在少林寺内,此处久为地方武力的中心,通讯和指挥皆方便顺畅,更可以得到民团的协调合作,自然是理想的司令部。在少林寺方面而言,樊钟秀既出本门,又是能够在全国政治军事舞台上叫得响的人物,能引为护法,光大宗门,当然再好不过。

  三、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1922年,樊钟秀到河南鲁山、宝丰一带招安土匪任应岐部,特地拜访少林寺,晋谒恒林师父,并结识了少林寺后起之秀的妙兴师弟。谊属弟子,如今发达了,樊钟秀慷慨捐款四百大洋,为少林寺修大雄宝殿的香火之资。任应岐之为人也,巧诈逞能,心比天高,后虽归樊钟秀节制,但并不驯服,依违于吴佩孚、冯玉祥之间。

  妙兴后来以少林寺民团团总的身份,加入吴佩孚部队卢耀堂旅,成为直系的猛将。1925年胡憨之战,樊钟秀在国民二军胡景翼部麾下,与憨玉琨崔继华作战作战,妙兴不避嫌疑,协助师兄攻打崔继华,使樊钟秀部兵不血刃,占领了密县。

  1927年,冯玉祥国民联军与吴佩孚激战豫南,妙兴竟然死于任应岐部的流弹之下。那时候任应岐部已经投奔冯玉祥,并不归樊钟秀节制,中原板荡,豪杰之士择善而从,并无不可,但是在樊钟秀、妙兴、任应岐之间,似有无形的恩怨。

  占尽了地利的樊钟秀,尽管有民团的协助,但不是石友三的对手。除了众寡不敌之外,关键的因素是石友三部队武器精良,都是从苏联新运回的枪炮。樊钟秀部队的装备,多系汉阳造和土制枪炮,根本不是对手。双方激战正酣,少林寺僧在嵩山之南十八盘,借助地势阻击石友三部,樊钟秀从容退往嵩县深山。得胜的石友三进驻樊钟秀设在少林寺的的指挥部,纵火焚烧法堂。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苏明启旅,命军士抬煤油至少林寺中,将整个少林寺付之一炬。

  据老僧人德禅说,少林寺原有一本《征战薄》,详细记载了少林寺历代征战有功的武僧及战绩,存于大雄宝殿,寺僧每年集体听方丈宣读一次,举行拜礼,以示悼念前辈,激励寺僧。可惜,石友山火烧少林寺,这本《征战薄》也与大雄宝殿一起化为灰烬。1991年冬,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率少林武僧团出访日本,其间应邀到京都达摩寺作客。永信大师在翻阅达摩寺影集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组少林寺早年景象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摄于日本大正九年,即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前的1920年,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对后来的少林寺复建起到了至为关键的范本作用。

  樊钟秀部下的兵,原多是豫西农家之子,樊钟秀退居豫西之后,部众散之深山之中,各归各家。及中原大战暴发,樊钟秀重招旧部,参加反蒋。1930年5月25日下午,在许昌前线,蒋军以飞机轰炸扫射,樊钟秀跳踉大骂,被飞机上射击手扫中,死于战场。

  石友三在西北军、蒋介石、东北军、八路军、日军之间反侧。蒋介石以其反复无常,指示特务策反石友三参谋长毕广垣。1940年12月,毕广垣遂与三十九集团军政治部主任臧伯风、顾问李子强等设计指使石友三部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坑杀石友三。

  任应岐后从吴佩孚部投蒋介石。蒋介石拨给十二军编制,其驻兵所到,如潢、光、固、息、济宁一带,极力压榨,“作恶很大,民怨沸腾”。蒋介石令刘峙、顾祝同等部围剿,任率部脱逃,仅余六千人。从此与蒋结下深仇,投西北军吉鸿昌部下反蒋。1934年12月24日,与吉鸿昌一起为特务捕杀,死于北平。

  而少林寺,自从妙兴死后,少林寺民团的威风为之一敛,再也没有参与地方军阀的征战。从1928年西北军占领河南开始,压制地方势力,红枪会和民团的发展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游民壮士,转投西北军。

  1936年10月,蒋介石为“避寿”去到洛阳。五十寿辰在即的蒋委员长光临中州,宣传的口径统一为“蒋委员长为了避免五十寿辰在南京庆祝场面过于扩大,决定移至洛阳缩小范围简单举行,并将去登封游览中岳嵩山,少林寺等名胜古迹”。果然,寿辰之后的第二天,即11月1日,蒋委员长在前呼后拥之下,忻然游览了号称“禅宗第一祖庭”的少林寺。时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统领诸大员左右奉侍,登封县长毛汝采在前导游。

  民国初年,少林寺尚有僧众二百多人,土地一千三百七十余亩,度日艰难。而到当年蒋介石游览少林寺的时候,少林本寺的和尚,只剩下五十余人。蒋介石对少林寺的历史和建筑皆有兴趣,边游边详细询问,幸亏毛汝采县长北大出身,颇有学问,又做足了功课,应答如流。在游览达摩洞的时候,毛汝采讲到达摩洞曾有达摩禅师身影石遗迹,宝象庄严,收藏在少林寺藏经楼上,民国十七年被石友三炮击摧毁。蒋委员长认真听完,若有所思,说了一句:“石友三也够坏了。”

  不过,彼时的石友三,是西北军宋哲元部下的冀北保安司令,手握军权,堪称一方诸侯。

  四、同出少林的开国将领

  说到郑州百年历史,说到少林寺,说到石友山火烧少林寺,我们不能不提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将军,更有趣的是,两位将军还曾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他们就是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和副司令员钱钧中将。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新县泗水店区田铺乡的许家洼。这是在河南、湖北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1914年,因母亲养活不了他们兄妹7人,才在逃荒的路上把他送进了少林寺做杂役,得法名“永祥”。进寺之后,让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每天能学拳练武,所以日子虽然苦些,但也觉得很有盼头儿。1914年至1921年,许世友在少林寺作俗家弟子并习学武功。

  

  

  少林寺大雄宝殿武僧练功壁画

  据说,许世友功底深厚,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寺内3米多高的围墙,他跑几步就可攀上;9间9檩的千佛大殿,他手抓屋檐的椽头,一口气可顺转3圈;他蹿墙、越脊、飞檐走壁,轻来轻去不叫瓦碎;跳下时,他能在空中翻3个筋斗轻轻落地;只要运足气,他对着尺二见方、三寸来厚的大方砖,转身一掌,相距寸余,砖就碎裂……他的功夫在师兄弟当中,总是高人一筹。

  就这样,几年后,共产党到了许世友的家乡,领导民众斗土豪、分田地。许世友听到这个消息,告别了师父和师兄师弟,踏上了返乡的路程。许世友离开少林寺的时候,师父问他:“从今天起,你真的要还俗吗?”许世友回答说:“是少林寺给了弟子一条命,弟子会终生铭记的。今后,我虽然不做佛门弟子,也要当个释家的好友。”他说到这里,停了停又接上说:“往后,我的名字就改‘永祥’为‘释友’好了!”……后来,也许是“释友”太难写,就改成了“世友”。

  许世友先是在吴佩孚部队当兵。1926年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8月在第1师1团任连长。后来在麻城附近杨泗寨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许世友先后担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等职。由于他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荣立大功,后来又担任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少林武功成就了一位传奇英雄和共和国将军。

  钱钧将军出生在河南光山县钱家湾一户贫苦农民家里。6岁那年,他就被送到地主家里当了放牛娃。在牛背上转了两年,终因受不了东家的打骂,他又跑到一个过路的漆匠那里去讨口饭吃。漆匠生性暴躁,干活稍不如意就对他拳打脚踢。到11岁上,苦日子再也熬不下去了,一怒之下,钱钧到少林寺出家当了和尚。

  钱钧在少林寺内生活5年,练就了一身武艺,特别以“铁掌”著称。他的“朱砂掌”发起功来,像是一把钢铸的利斧。据说大块石头,一掌下去,立刻碎裂。至于劈青砖,那简直像切豆腐一样,更不在话下。

  一千多年来,少林寺方丈堂前的东寮房门口,一直高高地悬挂着一块一二百公斤重的铁云排。每当全寺僧众集合做佛事,或集中传话,执事僧就敲响云排通知。钱钧曾用这块云排练习臂力,以摘下不发一声为标准进行练习。一连几年每天如此地练习,最后钱钧练到能单手摘挂,并且面不改色喘气如平常。据说如今这块云排仍在原处高挂。

  钱钧和许世友都因家中穷得没法存身,小小年纪就流落到少林寺当和尚。他比许世友迟3年进寺。两个人一起在寺中待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门。当时寺里僧人云集,两个“菩萨”虽在一座庙里,却互不相识。直到长征到了延安,他们谈起往事,才知道原来彼此竟还是少林寺“兄弟”。两人不禁抚掌哈哈大笑。

  参考文献及资料

  1.《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徐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嵩山少林寺》(三大卷).中华书局合作出版.

  3.《登封县志》.登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统筹 杨观军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