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免费开课!二七区淮河路街道这家“宝藏学堂”把书香酿成童年蜜糖
中原网讯(记者 刘梦琳 通讯员 闫艳红)在信息如潮水奔涌的时代,短视频像磁石般吸附着孩子们的目光,而在二七区淮河路街道盛世社区,珺彧学堂却用墨香编织着“慢魔法”。推开那扇门,2000余册藏书如穿越时空的船票静静矗立,从传统文化到红色经典,从科技百科到文学名著,满满当当的书架间,连展示墙上都定格着孩子们在阅读活动中绽放的童真——那些皱着眉头扮演子路的顽童、捧着绘本咯咯笑的孩童,正用指尖触摸着文字世界的浩瀚星辰。
当稚嫩童声叩响《论语》的古老门环,志愿者老师会把“四书五经”讲成“古代朋友圈”:化身“吐槽达人”子贡妙语连珠,孩子们争着扮演“耿直男孩”子路,连最调皮的少年都托腮琢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像分享零食般简单。司马迁笔下的英雄豪杰从泛黄纸页中走来,与孩子们展开跨时空对话,而《古文观止》里的字句,则在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化作会呼吸的时光机,带他们穿梭千年文明的长廊。
“注意!前方出现‘雪山怪兽’!”李老师突然压低的声音总能让课堂瞬间安静——这是讲述长征故事时的独特互动。当讲到红军战士用辣椒驱寒,后排男孩“唰”地举起保温杯:“老师,我带了姜茶!”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让孩子们攥紧拳头,赵一曼的遗书惹得小姑娘偷偷抹泪,更有孩子把英雄画像画在铅笔盒上,课间聚在一起“PK”谁知道的红色故事更多。有个男孩指着课本认真说:“真正的超级英雄不是奥特曼,是冻掉耳朵还前进的红军叔叔。”这些带着奶声奶气的感悟,正让红色基因在童心中悄然生根。
学堂里的亲子共读活动,则像一双温暖的手,牵起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当《山海经》的奇珍异兽遇上敦煌飞天,当《海底两万里》的鹦鹉螺号驶入深海秘境,书本里的铅字化作会跳舞的精灵,带着一家人穿越文明的星河。有爸爸把尼摩船长的故事编进睡前童话,有孩子在作文里让敦煌飞天长出彩色翅膀,翻动的书页间,书香与亲情正交织成社区里最温柔的人文风景。
暮色渐浓时,学堂的灯光总会准时亮起,照亮孩子们捧书阅读的侧脸。在这里,阅读是场永不停歇的冒险——文字变成会发芽的种子,在作文本里长成飞天,在睡前故事里化作船长,最终在社区土壤里长成一棵“书香树”。这棵树用年轮讲述着文明的故事,让每个孩子在墨香里认识世界,更在心底种下文化的根、精神的魂,让平凡日子都生长出明亮的力量。








10家企业获颁“郑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证书,获批企业:力争明年成为独角兽企业
每周免费开课!二七区淮河路街道这家“宝藏学堂”把书香酿成童年蜜糖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