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从管城来 郑州之味在管城

2023-09-05 13:10:52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记者 李萌 通讯员 刘博闻 黄帅) 自古以来,我国对于美味的最高评价都是一个“鲜”字。鱼羊为“鲜”、羊大为“美”,羊鲜是我国自古以来毋容置疑的“鲜”味代表。

在中国的羊肉观里,北有内蒙古、银川,东有山东,西有兰州、新疆,南有江苏、浙江、上海,而中部则是河南,中部的中位,再聚焦一点就是管城区。

【管城历史文明发展史和中国食羊史同脉相承】

管城区的千年历史和中国驯化、食用羊的历史高度一致。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西亚人先学会了驯服羊,而中国的驯羊史则是从四千年前开启。青铜时代,活跃在中原地带、黄河流域的伏羲氏和神农氏部落开始驯化羊,使其成为六畜(牛、羊、猪、马、鸡、狗)之一。

夏、商、周时期的羊并不食用,而是作为祭祀用品,是一种精神和情感层面的寄托。

商周时期的青铜尊器中,较为著名的“四羊方尊”就是将“羊”元素运用在祭祀礼器中,这是当时人们对“羊”的崇拜和敬仰;我国古文字中,“羊”与“祥”字相通,常把“吉祥”写成“吉羊”,也代表了羊被赋予更多的是“吉祥”、“兴旺”的意义。

魏晋后,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征讨中原,不仅让中原地区开启了多民族融合的文明发展时代,也直接改变了饮食习惯,让“吃羊”开始流行开来。

到了盛唐时期,草原部族开始向唐进贡羊、牛。朝贡进来的大量牛羊让唐朝形成了“羊马贸易”,唐朝人以丝绸、茶叶等物置换马、牛、羊,唐太宗更是发令将羊肉列入官员的俸禄发放清单。上层的风气也直接影响了下层百姓的生活方式,这一时期的羊肉在官方、民间都得到了广泛接纳、认可,生羊屠宰、羊肉加工、羊制品等各类型贸易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到了宋朝时期,羊肉彻底成为了高于“猪、牛”地位的吃食。宋朝官方曾设立牛羊司,负责饲养皇家生羊,还特地言明:“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用羊肉”。羊肉在宋朝不仅成为宫廷御用品,还成为各大节日中必食之物。据记载,宋真宗时,牛羊司每年存栏羊达3万只,开封府在各大节日的屠羊量高达3000只/次。

宋后,元、明至清时代,人口激增伴随着人均耕地变少,羊肉产量也随之降低,但民众食羊的饮食习惯并没有弃掉,反而因为产量低让“羊为贵”了,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文明的发源地,往往是美食的启蒙区。自商到现代,羊肉伴随着朝代更迭完成了在食物界的地位之争;管城区也从商至今,沉淀着历史文明,沿袭着饮食习惯,羊肉之于管城,就是商都之于管城。


【管城羊鲜一条街,河南鲜味贸易区】

好羊肉,不能说完全无膻味,但一定要“鲜”。有着千年食羊史的管城区,对羊肉的品质要求极高。管城区的北顺城街作为郑州生鲜羊肉最大规模售卖街区,从之前老破旧的农贸市场摇身一变成如今的文化特色街区。这里拥有全郑州60%的生鲜羊肉资源,是郑州、河南真正意义上的羊鲜贸易区。

管城区生鲜羊肉主打的是“豫东小山羊”。豫东小山羊是中国四大山羊品种之一,直毛、短尾是外貌特征,体型小、肥肉少、香而不腻,体型越大肉质越老,10斤-20斤的是佳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主营豫东小山羊的锋国牛羊肉老店,价格比平常羊肉每斤贵个两块钱左右,懂吃的吃家不计较,爱吃的也不会犹豫。对于“豫东小山羊”,锋国牛羊肉老店有自己的溯源方式。“尾巴是标志”,老板王敬介绍道。每只小山羊都专门保留了一小撮尾巴,能让顾客直观、清晰地看到羊的品种。


已经搬迁至西大街的大红牛羊肉老店,在行业内和消费者口中认可度也很高,凭借的就是一个“鲜”。头天晚上现宰的羊,第二天一早就分割、剔肉、售卖,早来的顾客能挑到最新鲜的肉。之前就已经在北顺城街上干了三十多年,大红牛羊肉靠的就是肉鲜量足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全城配送,外地也发”,对于食客们的厚爱,大红老板白丽华也尽量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羊肉已经成为了管城区的代名词,也成了白丽华的生活方式。

【管城食羊,炸、扒、烧、涮】

羊肉膻味独特,味道浓烈,并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所以也是争议性较强的食物。羊之于河南,有羊肉烩面、烩羊肉、羊汤、红焖羊肉、手扒羊肉等。作为民族文化、食羊风俗集聚区,管城区在烹饪羊肉上,也在讲究“去膻提鲜”。

管城区人用炸制的方式,利用美拉德反应让羊肉的鲜味加上焦香释放。肥瘦相间的羊肉糜佐以胡椒粉等香辛料后被团成圆子,炸制成羊肉丸子;或选取精瘦、肥瘦相间的肉条腌制后裹以面粉炸制成酥肉,酥脆味鲜。

羊最经典的做法莫过于羊汤,传统羊汤已经无法满足食客,高门台宋老三开发了一种新鲜感。“原油肉”取材于羊肋条,剔出来的肉均匀切片后上锅蒸制,蒸制后的肉嫩而不膻、瘦肉不柴、肥肉不腻,浇上一碗久熬的鲜肉汤,无过多佐料,最大可能保留羊肉的鲜味;“苏肉”意指“酥肉”,炸好的苏肉上锅蒸制后,同样浇上肉汤,口感劲道,羊汤鲜美。虽然主食材不同但汤底都一样,无限续汤,汤持续鲜美。

西兰轩则是传承了羊肉经典菜品:扒羊肉的制作工艺。扒羊肉以熟羊肋肉为主料,配以大葱、姜片和其他调料,佐以鲜汤,中武火扒至汁浓时翻入盘中而成。色泽红亮,肥而不膻,软香鲜美,是管城区人们的至爱。


除了烹制,羊肉的吃法还有涮,又以铜锅最为经典。管城街是管城区涮肉店密度最高的街区,京豫马四、二力涮锅、聚龙斋等老牌门店集中扎堆。无论哪种羊,无论哪个部位,都能在清水铜锅中完成蛋白质的变性后最大化保留鲜味,鲜切肉味道鲜美、羔羊肉细腻嫩滑、高钙肉口感劲道、羊上脑肉质紧实、羊尾油味道香浓,总会有一口是你的爱。

享誉全国的河南烩面,汤底也是羊汤。大锅熬制的羊汤加上甩了三四道的宽烩面,汤底油亮鲜美,烩面劲道实在。这一碗面不仅是管城人的日常吃食,也是河南人热情待客、朴实真诚的名片,更是河南人开放、包容的象征。

【鲜从管城来,味到全国去】

管城区的羊鲜就如厚重、丰富的商都历史一般,深扎本土的同时,也在向全国、全球用新的面貌和姿态再一次介绍自己。

管城区羊鲜具有传统的一面,代表着传承的老味道。

开业已有二十多年的高门台宋老三,虽然从原来的胡同口搬迁至如今的管城街主街区内,变的是位置,不变的是味道。“食客吃着有味道记忆了,不管挪到哪都会跟随,这是食客的认可”,高门台宋老三老板海文芳认为,味道记忆就是老味道存在的意义。对于如何做到鲜,海文芳也有一套高标准。“必须是鲜肉,其次火也是关键”,海文芳介绍到。店里基本上每天凌晨四点开始熬汤,一锅汤从开灶要做到不切火、不断火,保持锅气和火气的持续性才能保证一锅汤的鲜浓。这么多年坚持不变的做法让海文芳收获了天南地北的顾客。海文芳认为,口碑比招牌更重要,做生意,店风也就是家风,“踏实做事、真诚做人”才是让这份鲜味火爆至今的核心准则。


管城区羊鲜也有新的一面,代表的是管城区的新面貌、新消费。

位于管城区的鲜与铜涮锅店,主打的就是一个“鲜”字。明档厨房、全部肉都是现切,铜锅清水煮制,极大化的保留了羊肉的鲜美。为什么开在管城?老板杨玉朝深耕餐饮多年,认为管城区作为郑州最大羊肉消费区,加上管城区人多年食羊的生活习惯,对于羊肉的要求会更高,这和自身品牌的定位“鲜”不谋而合。和传统的涮锅店不同的是,鲜与铜涮锅店从装修到器具,从服务到菜品都在主打年轻化、高端化,这是杨玉朝调研过后的决策。杨玉朝为了迎合目前消费群体的改变和市场环境,创新化、年轻化、高标准化是趋势。信赖管城人文地理,不惧管城人对羊肉的挑剔,驻扎在管城,未来也会在管城或者郑州其他区域内开放更多的店面,这是鲜与铜杨玉朝对于未来的打算。

​高门台宋老三根植于传统,发源于管城,也想走出去。“我们想做预包装产品,如果不继续创新就是在辜负食客们的期待和信任。我们往前多走一走,也能让食客们的下一代吃到这个味道”,虽然年近六十,海文芳对于“高门台宋老三”品牌的畅想却从没断过。海文芳正在策划自己的二次创业,做预包装和干产品,把管城的鲜带到超市,走进社区,走向全国。

鲜从管城来,味到全国去。这份容纳了华夏的根魂、传承了历史的韵味代表着郑州,代表着河南,正在向世界推介管城,这是民族的味道,也是砥砺精进的管城滋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