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河南》·非遗篇:一度濒临失传,确山“打铁花”如何重现?

2023-06-14 00:27:55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政协文史工作始终坚持“三亲”特征,注重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价值,在不同时期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大河网推出《史话河南》系列短视频栏目,根据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编的“记忆”系列图书, 选取“三亲”史料中的精彩稿件,采用朗读和评述的形式,制作新媒体产品,让文史资料活起来,也为后人保留更为鲜活、生动、直观、形象的史料。

  确山县打铁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原确山县政协委员杨建军在《乡村记忆》一书中回忆道:“记得大约六七岁的时候,看了一次打铁花。当时,打铁花现场人山人海,炉火熊熊,铁花飞彩,鞭炮齐鸣,起火腾空,锣鼓喧天,十分热闹。特别是打铁花艺人光着膀子在花棚内出出进进打铁花,龙灯艺人也光着膀子表演龙穿花的壮观场面,对我震撼很大,印象很深。”儿时的记忆,让杨建军产生了学习打铁花的念头。

  后来,杨建军拜原确山铁花会的会首李万发老先生为师,点点滴滴地学习与打铁花相关的知识、技艺,并坚持抽空练习打铁花。

  1985年任县文化馆馆长后,杨建军为恢复打铁花做好了准备。可是要想恢复打铁花,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打铁花要有很大的场地,要有化铁炉具、各种工具和铁、炭、炉料,还要有打铁花和化铁水人员,要维护现场秩序,有安全保证措施等。打铁花的工作在悄悄地进行着,等待着。

  1988年底,杨铁军向县领导提出了春节期间“举办打铁花活动”的建议。这个建议受到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不仅让县文化局负责筹集经费,还召开了打铁花活动协调会,要求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全力支持县文化局、文化馆搞好打铁花活动。

  濒临灭绝的确山打铁花,在销声匿迹27年之后,终于又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打铁花的老艺人先后去世,确山铁花再次面临灭绝的危险。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杨建军心急如焚,他意识到不能再让中华民族这一千年绝技在他手中失传,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把师傅教给他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杨建军回忆道。

  为培养一批随时能参加打铁花的骨干,杨建军说服自己的亲友学习打铁花技艺,并利用节假日进行培训,为再次打铁花做好准备。退休后,他自费组建了打铁花表演队,应邀赴全国14个省市表演。

  “我当初千方百计地传承确山打铁花,只是喜欢铁花,想实现儿时的一个美好的梦想。没想到我和确山打铁花都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竟成为国家级传承人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建军回忆道,2007年2月,确山打铁花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元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不断补充完善而形成的。这些非遗项目,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汗水,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如何做好传承与创新呢?杨建军认为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古老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服装道具,表演和祭祀形式也要保留,不能让一个传统的非遗项目因融入的现代元素太多而失去“灵魂”。(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 文/魏蔚 视频/实习生 石延峰)

  素材来源:《乡村记忆》丛书

  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编写

  相关推荐

  ·《史话河南》·非遗篇:点“草”成金

  ·《史话河南》·非遗篇:捶在棉布上的“草叶集”

  ·《史话河南》·非遗篇:这个村庄缘何三个省级非遗

编辑:谭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