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观鸟手抄本|冬日里,一路“郑漂”的美食家们

2024-02-19 14:23:23 来源:中原网

编者按:一座城市的灵魂,隐藏于可知可感的细节之中,解锁城市基因密码,以不同角度发现城市中的美。在城市中有一群舞动的精灵,它们形态各异,属于天空。

在郑州,鸟类翻飞的生态之美正在呈现。观鸟,已成为许多人与自然对话的新路径。我们将跟您一起随四季流转,观鸟、识鸟,聆听鸟鸣,感知时间和空间的变幻。

记者 | 袁连贺 张思沛

编辑 | 石嫣睿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天气转凉,到了储存热量的季节,鸟儿们也在为“入冬食补”忙碌着。

从挂浆果的香樟、乌桕、女贞、海棠再到芦苇荡、灌木丛中的虫子,都深受鸟儿们的青睐。在城市中“饱餐一顿”囤积脂肪抗衡寒冷,在这个冬季的“大食堂”里,长羽毛的美食家们各自寻觅着美味。

▲黑喜鹊正在品尝乌桕果

不惧寒冷的“常住客”

初冬,植物褪去绿意,大自然多了份氛围感,告别了夏日的蝉鸣,林中的鸟鸣声更加清脆。漫步在郑州市植物园,不经意抬头就能捕捉到惊喜,或许是一大群白头鹎,或许是银喉长尾山雀,它们成群在空中寻找“盘中餐”。

▲隐藏在树丛中的白头鹎[bēi]

“这密密麻麻的都是什么鸟啊?”一位游客对着低空中的鸟群自言自语。顺着游客的方向望去,我们观察到这群鸟长着橄榄绿的羽毛、铁色的小嘴、乌黑的脚以及标志性的雪白“帽子”,原来它们是郑州市植物园的“常住民”——白头鹎。

植物园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此基础上造就了多样的生态小环境,也给鸟儿们提供了不同的食物来源。

这些“常住民”夏季吃蜻蜓、冬季就食石楠、女贞、乌桕等,不挑食的它们并不惧怕寒冷,在丛林间放声高歌,植物园成为了它们的免费游乐场。

不见其鸟,先闻其声

除了白头鹎,还有位美食家另我们印象深刻,不见其鸟,先闻其声,我们随着叫声在一片桃树下找到了它们——黑脸噪鹛。

▲在草丛中等待食物出现的黑脸噪鹛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黑脸噪鹛名字的由来,来源于它的长相和声音,因为它的脸颊两边长有黑斑,鸣叫起来像吵架一样躁动不安。每当它们捉到虫子,就会欢呼跳跃,总是吵吵嚷嚷地在树木和灌丛间来回蹦跳、穿梭。

静谧的冬季,黑脸噪鹛喜欢结群活动,寻找食物,因此它们的叫声显得格外嘈杂。

鸿鹄安之燕雀的小确幸?

日落时分,气温骤降,植物园里随着游客的减少,鸟儿们开始肆意飞舞。这时,一群呼啸而来的燕雀驻足枝头休憩。

▲嘴里衔着海棠果的燕雀

虽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是燕雀也在自然的天地间生生不息地演绎着自己不凡的一生,它们是“庄稼之友”“生态卫士”,以害虫为食物,在饱餐的同时,也在为农药化肥减量化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燕雀从头至背灰黑色,背具黄褐色羽缘。腰白色,颏、喉、胸橙黄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淡棕色而具黑色斑点。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便成群出来觅食,尤为壮观。

吃鱼捕虾的水中侠客们

在植物园的观光湖上,小鷿鷈【pì  tī】、黑水鸡、骨顶鸡在暖阳下嬉戏,蓝天倒映碧波、水鸟逐浪嬉戏、游客踱步岸边,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面铺展开来。

▲“水中游侠”小鷿鷈

小鷿鷈【pì  tī】俗称“水葫芦”,是捕鱼捕虾的能手,它们是郑州市民们的老朋友,生性胆小,一有惊扰就会潜入水中或者飞离。但它们却是水中游侠,捕获食物以“稳准狠”而闻名。从远处看,它们的样子和普通的小鸭子没有区别。

离小鷿鷈不远处,几只红头顶的小家伙成双成对潜入水中,通过头顶的颜色可以区分出它们是黑水鸡还是骨顶鸡。

▲黑水鸡


▲骨顶鸡

头顶红色的是黑水鸡,主要食物为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昆虫幼虫等,它们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另外头戴白色“帽子”的则是骨顶鸡,它被称为最会游泳的“鸡”,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一红一白在水中任意摇摆着,好生自在。

▲八哥

在植物园的人行步道上,抬头望着成群的候鸟从天空飞过,稀疏的丛林间和宽阔的草坪上还能偶遇斑鸠、乌鸫、棕背伯劳、八哥、喜鹊等。

▲乌鸫


▲银喉长尾山雀


▲山斑鸠

十一月的植物园也变得热闹起来,各种鸟类的鸣叫声仿佛冬日里的交响曲,让人在植物和鸟鸣间放松身心。随着郑州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美食家们用它们的冬日食谱安心过冬,越来越多的鸟儿不惧寒冷,成为郑州的四季“常住客”。

“如果你学会了观鸟,你就拿到了一张大自然的终身门票。”一位观鸟爱好者感慨道。

趁着冬日暖阳,一起在我们的城市观鸟吧!

静静地注视着这些在我们身边跃动的精灵,感受家门口宜人的生态环境,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