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之光 “新”耀世界】河声丨赓续仲景之光,护航人类健康
为进一步传播好、弘扬好、继承好仲景精神,持续叫响仲景文化品牌,推动仲景文化走向世界,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由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卫健委、河南日报社主办,南阳市委网信办、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等承办的仲景之光“新”耀世界网络主题采风活动于2024年9月26日在南阳举办。
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阳考察调研,首站就来到医圣祠,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中医药指明了方向。三年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组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和执业医师数均居全国首位,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的所在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南阳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赓续仲景之光,弘扬中医药国粹,抢抓发展机遇,把中医药作为大民生、大产业、大事业,聚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康养目的地,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抓手,重点做好“医、药、文”三篇文章,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如今的南阳,特色诊疗、医养、康养、药膳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并成功跻身中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同时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万世医宗”张仲景,自幼就有“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宏愿。看到百姓生病受苦,下定“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决心,认真梳理前人医学理论,完成了被后世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学春秋”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医学专著;身为地方官,他体察民情,留心各种疾病,经常在公堂上给穷苦百姓切脉开方。仲景之光耀世界,中医药振兴在当今。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5年,屠呦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从中医典籍中受到启发,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出青蒿素,转化成一种强有力的抗疟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中医药的创新,既包括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包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药、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可以说,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在《伤寒杂病论》问世1800多年后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面对疫情大考,中医药再次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彰显了独特的智慧和价值理念:“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伤寒杂病论》中的4个经方,蕴含着中医治疗学调和阴阳的价值观念;“辨证论治”,一人一策、随证化裁、及时调整,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治未病”,通过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起居有常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免疫力……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今许多患者看中医,往往会拿着B超、CT等体检报告,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前提下,“能中会西”几乎成为当代中医医师能力素养的“标配”。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中医药可以更好地守护人类健康。
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弘扬仲景之光,不断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让更多良医良方竞相涌现,中医药事业必将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乐兵)
十一可免费游清明上河园攻略来啦!新增全新演出、全新项目、全新菊展与您一起相约“演艺狂欢节”!
带上理论“盛宴”社科“锦囊”走进群众中间 2024年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
青春律动 活力飞扬 济源路街道三湾街社区:青少年全民健身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