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太极拳申遗进程,防他国抢注
李光宇认为太极文化自我国流传到世界各地,在一些亚洲国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群众基础和极大的影响力,如果一旦被其他国家抢先申遗,对我国而言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在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已经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的建议。2017年8月22日,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在正式书面回复我的建议之前电话征求我意见时表示,他们已经把太极拳排到了中国申遗项目的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不允许中国每年都申报,下一次申报应该是2019年了。”
李光宇表示,“这次上会,第三年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的建议,建议我们文化部的有关部门现在就启动太极拳申遗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尽可能争取在2018年就申报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在太极拳这件事儿上,不仅要感谢文化部,更要拜托文化部,帮一亿河南人民把这件大事办成,帮全球三亿太极拳爱好者把这件大事办好!”李光宇说。
“宣传+非遗”:要为非遗疯狂打Call
非遗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人亡则艺绝”,新时代的非遗保护,该向何处去?曲艺、竹编、蜡染、泥塑、剪纸、砖雕……这些民间的瑰宝如果成了只能从书本中才能读到的历史,该如何向后代子孙交代?
李光宇认为,在宣传非遗方面要学会“新包装”。
《国家宝藏》让博物馆流行起来了,《经典咏流传》让古诗词火起来了,《舌尖上的中国》让中华美食文化热起来了……一大批优秀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掀起了‘国宝热’、‘传统文化热’,证明了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永恒的魅力。
李光宇认为好的文艺作品,能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我们需要像这样的好节目、好片子来为非遗“疯狂打Call”。
因此,李光宇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非遗”,多为“非遗”量身制作一些优秀的纪录片、综艺节目,培养广大群众对“非遗”的兴趣,促使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去了解、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流行起来”。
李光宇还提到让教育和非遗结合起来,“有传承才有希望,想要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要让非遗走进校园,特别是中小学校园。”
千年文物成了“网红”,“非遗+电商”打造产业链
“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如朕亲临”、“奉旨旅游”行李牌……又是淘宝,又是微博,会卖萌、有创意,幽默风趣善于营销,几千年的文物也能变成‘网红’——故宫淘宝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
李光宇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传统文化不是没有市场,只是缺乏舞台、缺乏营销手段。非遗不是文物,而是活的技艺,不能只靠国家出资扶持来延续生命,想要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必须打开市场,找到出路。
因此建议鼓励通过电子商务、手机APP搭建非遗产品销售平台,打造“非遗+电商”的全新模式,打通整个非遗产业链,促进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对“非遗”的保护目的。 (记者 宋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