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舞太极 王娟 摄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 发自河南温县、陕西宝鸡)“各项材料都交上去了,遗憾的是,今年太极拳依然没戏。”51岁的严双军眉头紧皱,一声叹息。3月31日是申报期的最后一天,作为中国备报项目之一的太极拳并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文本、视频等申报材料。这意味着,持续10年的太极拳申遗之路,再次梦断。
这让严双军很沮丧,很焦虑。“太极拳何时才可以赢得国际的认可?”作为焦作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一直在思考。他的老家温县被公认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申遗,作为发源地,温县责无旁贷。”
事实上,太极拳申遗起步很早,从2008年8月就开始了,屡次与目标擦肩而过,其背后原因值得玩味。外部来说,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在“抢注”太极拳;内部来说,同样在申报的文化瑰宝繁多,竞争激烈,使得太极拳申遗既存在外部压力,也存在内部压力。
申遗之路坎坷,但温县及焦作人从没想过放弃。4月10日,陕西宝鸡发起成立了中国太极拳申遗联盟,为申遗助力。很多人都期待,梦圆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遗憾】
持续十年申遗路,今年再次梦断
“2011年韩国跤拳成为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武术项目,2015年印度瑜伽也入选名录,可是我们的太极拳还在苦苦地等待中。”言谈之中,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双军,难掩失望。
严双军是温县政协副主席、太极拳文化研究学者,出版过《太极拳》《中国太极拳概述》等专著,也是太极拳申遗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介绍,明末清初,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始创太极拳。300多年来,经过陈氏族人和太极拳爱好者的传承和发展,逐渐衍化成陈、杨、吴、孙、和等流派。2006年5月,国务院将太极拳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县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发源地。2007年10月,陈家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作为发源地,太极拳申遗,我们责无旁贷,而且也在一直努力。”严双军说,2008年,为弘扬和保护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创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在当年8月就申报了,算起步很早的了。”
可是,如今,已经过去了10年,申遗之路依然充满了波折。“其实,各方面已经相当重视了。”他说。今年初,文化部将太极拳、藏医药、木版年画3个项目列入了申报备选资格,让好好准备申报材料。“前一段,都在等待最终资格认定,可惜,今年还是遗憾了。”
3月31日是名录申报期的最后一天,作为中国备报项目之一的太极拳并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文本、视频等申报材料。“这意味着今年是没戏了,好事多磨。”严双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