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更有中国演员在好莱坞超越“打酱油”,当上名正言顺的主角,比如“中国首位好莱坞A级制作女主角”章子怡,还有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
然而有趣的是,他们对于好莱坞却并不是很追捧。
章子怡曾经在访谈节目中吐槽好莱坞“给亚洲人的角色都是很表面化”“酬劳低”“欺负亚洲人”;
成龙也不止一次吐槽过在好莱坞的处处掣肘:
之前在香港我已经算是明星了,在美国我加一点意见都不行,人家不听你的,有种种现场的岗位去牵制着你……我很用心地去打,他们也不喜欢,拍出来的镜头被剪剪剪……动作不受认同,英文又不会,挑的剧本根本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有时候他们提出一些要求,我说我不能做,他们问为什么,我说因为香港没有人看,他们会说“香港不是我们的市场,不用管香港”。香港回归后,我再讲到中国香港,他们会说“中国不是我们的市场,不用管中国”……
以及好莱坞高度产业化带来的“唯利是图”,不愿意为一个真刀真枪的镜头反复NG。
其他有着国际声誉的中国影人,如巩俐、张艺谋,也都吐槽调侃过好莱坞在处理亚洲元素时的僵化之处。
所以说,真的是好莱坞的酱油比本国的美酒还醇香吗?这些过来人说,未见得。
确实,在某个特定时期和市场环境下,在好莱坞“打酱油”可以为演员提供更多的曝光率和更好看的履历单,也有可能因此踏上好莱坞星途。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在中国电影市场体量今非昔比的今天,依旧沉迷于好莱坞抛来的酱油瓶,则应该在思考一下其中的利弊得失。
正如前面提到的,好莱坞不会平白无故给中国演员重要角色,在白人占据现实利益高地、黑人占据政治正确高地的好莱坞,黄种人的地位本来就很“酱油”。而为数不多的亚洲面孔角色,也需要和日本、韩国演员分享。看看日韩两国驻扎的美国大兵,这里面的亲疏远近自然也就不必多提。其结果就是,中国演员想在好莱坞从小角色一步一步成长成主角,是个看上去很美却不太现实的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