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中原网> 注册登录

人大代表杨雪梅: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创”导师团队

2017-03-10 17:30:56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 杨雪梅,女,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常委,全国青联常委、河南省青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会长,中华职教社河南分社副主任,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首批评估专家。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致力于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理论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3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等,被授予首批“2012年度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等称号。

  中原网:在当前全球及中国经济的新形势下,针对“双创”的提出和开展,您认为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杨雪梅: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遗余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高等教育结构和国家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可谓正当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和讲话中对“双创”作出了重要指示,党和政府近年来先后出台一揽子政策来推动“双创”工作,这为我们民办高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政策春风,释放出来的政策红利,为我们加快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和深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可以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正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中原网:黄河科技学院作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贵校在推进“双创”工作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借鉴?

  杨雪梅:国家针对“双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作为全国第一所民本普通本科高校,我们黄河科技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双创”政策,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优势,快速行动,抢抓先机,勇于探索。以顶层设计为先导,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在全校建立了“1234”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体系,“明确一个目标”,全力打造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创业育人品牌;“组建两支队伍”,即打造校内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和校外高水平的创业导师团队;“建立三个体系”,分别是“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仿真化全链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开放式产学研合作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构筑四个平台”,以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载体,搭建起了公共服务、科技支撑、金融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四大服务平台。

  为了让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体系落地生根,我们建立了的“三个机制”,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均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创”工作网络。二是“两大集团”的互动机制。成立了教育集团和科技集团,通过教育集团搭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科技集团则通过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园建设,集聚内外资源,激发“双创”活力。三是自加压力的激励考核机制。学校明确了校、院(部门)、教研室、教师等各级各类人员“双创”的职责,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强化了“双创”工作执行力,全校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

  中原网:在2015年、2016年两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贵校学生获2银2铜的好成绩。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您认为应该尤其注重哪方面内容?

  杨雪梅:结合我们学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探索,我认为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第一,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我们创新性地探索了“课堂+园区+企业”的“三元合力”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就业、创业、学术三大类课程体系分流培养;并通过引企入园,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学生进入创客训练营、创客工厂、众创空间等平台,亲历模拟或实战训练。按照“双创教育四年不断线”的思路,建立了“理念培育—项目模拟—实践训练—孵化助推—市场实战”层层递进的“双创”教育体系,开设《创业基础》等20多门创业类课程,形成了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制定了《创新创业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办法》,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开设视频网络课程70多门。建立在校生、优秀校友、优秀企业家的创业典型案例库资源320多个。

  第二,以教法改革为抓手,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双创”活力。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综合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小班化”“讨论式”为特点,基于“问题研究和讨论”的新生研讨课、高年级研讨课、经典阅读等,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同时,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开发特色课程120多门,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推进项目驱动下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推行“课程设计、真实训、创新设计、毕业设计”前后贯通的改革思路,建立了“内容综合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全程化”的多元型课程考试新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以实践训练为重点,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建成了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双创”载体,集聚了“中国风投”“秉鸿资本”等一批金融资源,为创客提供工商、税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U创港”入驻学生创业团队98个,其中32个项目获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近300万元。同时,全校所有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研究所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近两年,学校先后立项实施了219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21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与中关村软件园、黎明重工等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48个,其中与宇通重工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目前在校生会员有4000余名。

  中原网:当前大学生在创业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贵校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杨雪梅: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大学生创客青春活力,有梦想、有知识、有想法,热度很高,但大学生创客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惑和阻碍,对政策了解不够,创新创业方向不明,启动资金不足,市场信息匮乏,创新能力欠缺,综合管理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是当前制约他们实现梦想的主要瓶颈,迫切需要得到学校及政府的引导和帮助。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黄科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为学生创新创业搭桥助力。首先,以管理创新为途径,为“双创”开辟绿色通道。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针对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学生制定培养计划,修订《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实施弹性学制,放宽修业年限为10年,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制定《创新创业奖学金评选与管理办法》,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各学院成立由行业专家和创业导师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战型教学平台等方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并建立了校企协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这些举措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其次,以人才建设为关键,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创”导师团队。学校多措并举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采取“校本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支持教师参加创业咨询师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2015年以来,240多名教师考取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创业咨询师”资格证书。聘请成功校友、企业家等组成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库350多人,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全程、持续、有效的帮扶和指导,聘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等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培训师来校做报告或指导,为大学生创客指点迷津。

  再次,以资金投入为保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资源。学校不断加大“双创”教育的经费投入,2015年5月以来,投入2200多万元,支持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达3800多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学校还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新建机械工程实训车间、汽车实训车间、通信测试研发实训综合实验室等,为学生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原网: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对于高校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您有哪些建议?

  杨雪梅: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转型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推进高校“创客”教育,重点在教师,难点在教师,出路也在教师。因此,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推进“双创”事业持续深入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

  然而我国“创客”教育刚刚起步,导师队伍参差不齐,热情有余,专业性、实践性与企业家精神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缺乏有机融合,存在“两张皮”现象,难以为大学生提供卓有成效的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有几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由政府牵头,企业、行业、高校联合制定专门的创业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创业导师的聘任条件、报酬形式、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程序等具体事宜,全方位、体系化地发挥创新创业导师的作用。 二是建立分行业、分阶段、分地区的创业导师人才库。鼓励创新创业导师在不同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器良性流动,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定时定点走进高校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建设线上创业咨询平台,在线解答相关疑惑,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免费获得高水平创业咨询服务。 三是支持高校教师挂职创业历练,鼓励考取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证。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方面优先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

  同时,建议借鉴美国等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加快构建我国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相互衔接的阶梯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针对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活动,开发不同程度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学校、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基金会、风投公司、创客空间等协同打造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氛围。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创新创业在全国蔚然成风!

编辑:张颂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