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种的蔬菜收获了
为苏丹当地儿童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护理队伍
异国他乡
每个维和军人都是祖国的“大使”
“在这里,左臂上缀着的五星红旗就是中国维和军人的名片,要想维护好国家的形象和荣誉,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把一切做到最好。”
王志远说,西撒任务区维和部队200多名军事人员来自31个不同的国家,维和工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同国家军官素质、能力的集中展示。在联合国任务区流行一句话:每个观察员都是本国的“大使”,担负着树立国家形象、传播和平友谊的重要任务。
“由于沟通渠道不畅,以及受西方媒体误导等因素影响,一些外国观察员对当代中国缺乏全面了解,我们还承担着民间外交的职责。”一年维和下来,王志远先后在两个基层队与数十位外国观察员一起工作,与上百位观察员友好交流,交了不少朋友,帮助他们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随时面临危险,曾给家人留下遗书
维和人员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交通事故。执行飞行任务的直升机大多服役年限超期,事故频发。为预防不测,很多观察员都写了遗书。“我的遗书存放在我的文档中,但我没有告诉妻子,现在已删除了。”王志远说,维和观察员要承担监督双方停火等任务,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巡逻遭遇民兵违规集结,前去查看时,被蒙着脸和头的士兵们用AK-47顶住车门;挨骂、车窗玻璃被石头击碎、旗帜被抢是常事;毒蛇威胁、沙尘暴更是时有发生。
孤身一人去沙漠深处报到、独立开展工作、执行任务时随时面临危险……为避免家人担忧,王志远对家里向来报喜不报忧。
卫生纸都成了稀缺的宝贝
维和地区,物资十分匮乏,第四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队长王志敏说,他们那批维和部队部署到任务区6个月后,海运物资才抵达,“当时医疗队举办了一次运动会,奖品是队里集中空运的一批卫生纸,大家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仅仅为了一卷卫生纸,现在想想也是挺逗的”。
“生活的真实,永远超乎你的想象。”史成军说,南苏丹经济极其落后,他总结了“南苏丹维和十大怪”,第一项便是种菜,“种植蔬菜几乎是维和官兵们业余生活的全部”。
南苏丹基本不产蔬菜,由于不方便保存和运输,联合国提供的补给也多是易冷冻储藏的肉类,少有蔬菜,加上战乱导致道路受损,后勤补给困难重重,维和任务区不少官兵因为吃不上蔬菜出现手上蜕皮、口腔溃疡等不良身体反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维和部队的官兵,人人动手开荒种菜。在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区里,道路两旁没有绿化带,取而代之的是一畦畦的蔬菜。
用黄瓜、西红柿搞好外交关系
“中国蔬菜”还是“蓝盔”对外交往的名片。
联合国城不仅是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还驻扎着肯尼亚、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维和部队官兵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国雇员,各维和部队营区之间仅有一条铁丝网隔开。中国维和医疗队郁郁葱葱的菜地,让其他国家维和官兵羡慕不已——他们也曾尝试过种蔬菜,但都没有成功。
“黄瓜、西红柿、丝瓜……我们吃的蔬菜全是中国维和官兵们种出来的。”2013年2月,肯尼亚、蒙古等国维和部队后勤人员陆续到中国营区参观,吃菜打牙祭,学习土壤改良、施肥灭虫等种菜技术,还收到菜籽礼物。
物资匮乏,生活不适应,让相当一部分维和官兵体重暴跌。“人均减重20斤,我没拖后腿。”王玉恒自嘲。而他的战友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队长王志敏,瘦了40斤。
外出必戴墨镜,永远长衣长裤
南苏丹临近赤道,是全球年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无四季之分,常年盛夏,只有旱季雨季之别。
“到那里才知道,阳光真的可以白花花,可以把人晒得头皮发麻,把地面晒得热气腾腾,热浪透过厚厚的军靴,熏烤着双脚。”史成军说,电视剧《太阳的后裔》中的军人戴墨镜很真实,他们永远长衣长裤,如果外出不戴墨镜,过不了几天,眼睛就会出问题。而当地人眼疾患者多,很多老人有白内障。
一年四季高温酷暑让战士们皮肤大面积发红发痒,还有可能导致皮肤癌。因此,中国的维和军官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身长袖迷彩,避免太阳直射灼伤皮肤,或被蚊子叮咬染上疟疾。
官兵们住的活动板房不是直接建在地面上,而更像是一座座高脚屋,地板距离地面有两尺多高。因为板房下面有很多的蛇和蝎子,会往板房里钻。抬高板房还可以防潮,避免雨季时雨水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