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独家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太阳的后裔》热播 郑州版宋仲基告诉你真实的维和生活

2016-04-07 07:09:51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整齐列队的中国维和官兵

中国维和官兵

中原网讯(记者 张竞昳/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最近,一部韩剧《太阳的后裔》火遍全国,男一号维和官兵宋仲基着迷彩、戴墨镜的剧照在朋友圈被频繁刷屏,被网友戏称为“国民老公”。

随即有网友吐槽:不要问我中国军人有没有宋仲基这么帅的,像这样手插腰带不走齐步,三人以上不成一路,头发露出帽檐儿,还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早就被班长打成傻瓜了!

中国维和士兵的真实生活究竟啥样?是否如电视剧中所演?近日,郑州晚报记者联系到参加维和任务的郑州“宋仲基”们,来看看咱郑州的维和兵哥哥过得怎么样?

■人物档案

史成军:先后两次越洋跨海,赴苏丹、南苏丹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回国之后,参与出版《维和画册》,并写下《维和南苏丹》一书。

王志敏: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队长,“物资匮乏,不到一年人均减重20斤,我瘦了20公斤”。

刘磊:中国第四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女医生,“亲手迎来了30多条鲜活的小生命”。

王玉恒: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

王育新: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曾独创种菜秘诀,“预防虫害,把冬瓜、西瓜、南瓜吊在藤上种”。

王志远:军事观察员,“从来报喜不报忧,曾写了一封遗书存在文档中,密码只有妻子知道,安全归国后,我偷偷把它删了”。

■了解一下

维和部队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它的目的是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或再起,从而为实现政治解决创造条件。

国防部网站显示,截至去年,联合国已先后在各地区冲突中开展了71次维和行动,目前,共有来自122个国家的12.5万名维和人员在世界各地参加维和行动。

史成军说,维和部队士兵有明显标志,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中国军人

1990年,中国第一次向中东地区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开始派遣成建制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向联合国提供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和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

自参加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万多人次。

选拔严苛 考核不达标遣返回国

2011年10月31日至2012年10月31日,信息工程大学王志远奉命在联合国驻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西撒特派团)任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

“层层选拔过关,政治过硬是必须的,英语和驾驶一定要过关。”讲起当初的选拔过程,王志远介绍,中国观察员全部是经组织考察推荐、院校选拔培训后,由总部机关统一派遣的优秀军官,选拔条件十分严苛,“前两轮培训和考核在国内进行,如果技术能力不扎实、不过硬,抵达任务区之后,就会被遣返回国”。

2011年9月,王志远在北京参加行前强化训练,11月到达西撒哈拉任务区司令部所在地阿优恩,通过驾驶和英语考试后,被分配至波利萨里奥一侧最偏远的毕·拉鲁队任观察员,12月22日顺利通过了巡逻队长资格认证考核。

“原来只会哑巴英语,‘不会说,不敢说’,后来日常英语交流、生活无障碍;从前在国内只在城市公路驾驶轿车,后来能全天候、全地形地熟练驾驶越野、皮卡、小巴等各种车。”

归国后,王志远把这一年的经历和感受写成60万字的日记和工作笔记,拍摄近万张照片。

环境恶劣 打8种防疫针还要模拟实战

“2008年11月,我所在团在四川抗震救灾6个月后归建。12月上旬,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以我团为主抽组。时任连队指导员的我被任命为维和工程兵大队政工组组长……”清明节前夕,坐在解放军153医院办公室的史成军回想起昔日维和经历,讲到动情处仍会落泪。

苏丹、南苏丹战乱频仍,冲突不断,尤其是近些年,派系林立,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因此,在出发之前,每个人都要进行射击、防卫训练,模拟实战考核,培养锻炼应急处突能力。

当地炎热潮湿,传染病肆虐,出发之前,队员们必须注射黄热病、甲肝、出血热等8种疫苗,承受发热、腹胀、腹泻,局部出现硬结等不良反应。

“你在维和时被扣为人质怎么办?”

“服从劫持者指令,采取合作态度,不反抗。”

“让你干啥就干啥,那还算军人吗?”

“维和人员被扣为人质的唯一任务就是生存,我支持。”

…… ……

出发之前,类似这样的突然袭击、实战模拟,每个队员都要经历多次。

物资匮乏

带什么需精确到几粒种子

“那是个有着多年战争创伤的国家,基础设施很差,最初联合国城的建设都要自己做。在维和任务区,联合国除了提供必需的给养和油料保障之外,其他武器装备、药品器材、营房维修等物资都需要维和部队自己携带。”

史成军说,除了选拔、培训、考核,维和人员在出国之前,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他拿其中一项——准备海空运物资举了个例子。

2011年之前,海运物资可以直接运到苏丹港,南苏丹建国后,从青岛港出发漂洋过海,先运到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再由陆路运输到南苏丹首都朱巴,之后再到瓦乌,折腾下来,至少需要两个月。

“物资筹措必须精打细算,譬如菜籽,由于供给不足,想在联合国城吃到新鲜蔬菜,就得自己种植。”史成军说,他在第二次出征之前,与另外几个和他一样曾经参加过维和任务的战友凑在一起讨论了多次,包括任务区适合种什么,需要带多少种子,精确到粒。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