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曾
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据报道,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审核干部人事档案时,甚至曾有人履历中仅性别为真。(2月26日,新华社)
众所周知,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全部个人信息的的文件材料,是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干部履历档案造假案件比比皆是,在一些单位中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以至于档案在假的资料比真的资料还多,什么假学历,假年龄,假履历……,甚至有的干部履历中仅性别为真,其他全是假的。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笔者不禁感叹,干部档案仅性别为真,履历造假何时休?
那么,干部档案造假为何如此严重,干部档案造假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何即便明知有暴露和被查处的风险,却依然要冒险“洗档案”?其实,如此费尽心机无非是“权”与“利”的诱惑,档案好看了才方便升官发财。据调查,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多集中在干部选拔任用前后,也常借工作调动之机“瞒天过海”。在这个时候改档案,其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日上位或推迟离位,争 “帽子”、占“位子”,因为“帽子”、“位子”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
笔者认为,如果不是凭着真实档案和真才实学获得升迁,而是靠关系、靠人情、靠钱财、靠档案造假而官运亨通,对选人用人的公正公平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如果干部关注的不是百姓民生和工作实绩,而是在“权”与“利”面前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这无疑不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一种退化;如果干部把档案“整容”当成升官发财的捷径,这样的干部怎么会有心思为人民服务?只会做出以权谋私、滥用权利、腐化堕落的事情出来。
所以,面对干部档案造假之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造成的危害性,以狠抓整治的铁腕,严防造假者乘虚而入,坚决纠正“假”履历、“假”干部的不良之风,加强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真正选好用好德才兼备的干部。除此之外,笔者建议,还应尽快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全国联网系统,并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档案造假的不正之风才望得以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