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注册登录

“创新郑州·走进院士工作站”系列报道

2014-11-24 07:33:03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字号  

  系列报道 “创新郑州·走进院士工作站”

  设计不是简单的画图 厂房楼房也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

  院士之“脑”让建筑能“思考”会“呼吸”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5月在郑州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这样的转变,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支持和引领、带动。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借院士之力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全市已认定院士工作站61家,柔性引进院士专家69名。这些院士工作站和引进院士用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引领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了郑州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即日起,本报推出“创新郑州·走进院士工作站”系列报道,通过新闻镜头和笔墨走近我们身边的院士工作站,聆听院士关于创新的前沿之声,感受创新郑州的强劲脉动。

  中原网讯(记者 武建玲)提起设计,不少人都会联想到几何线条;提起建筑,不少人头脑中会闪现钢筋水泥。借助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大上”的智慧,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出了能“思考”会“呼吸”的厂房,让传统的钢筋水泥建筑变身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成为清新宜人的绿色生态花园。

  虽然近在身边,不少市民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中机六院,更不了解他们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合作建设的绿色与智能工程技术诊断院士工作站,但提到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大伞”、河南艺术中心的“金蛋”,市民都会跷起大拇指称之为郑州乃至河南的新地标。这两个新地标,就是他们设计的。

  作为我国大型综合设计研究院,中机六院堪称我国机械工业工程领域的元老级单位。为探索推进国内外绿色智能建筑的设计发展,他们于2010年建立了绿色与智能工程技术诊断院士工作站,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4年来,借力院士工作站,中机六院在绿色与智能工程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走在业内前列。

  什么样的厂房称得上“绿色厂房”?它是怎样“呼吸”的?院士工作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设计和建设、运营中,绿色建筑强调雨水收集用于绿化、照明用太阳能、能自然通风采光就不用机械强制性的通风采光……由该院设计、去年10月投产的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集团西安工厂,由于成功运用了可回收利用材料、雨水收集、绿色植被屋面、自然采光通风和绿色施工等一系列绿色技术,成为我国首家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今年3月开始实施、由该院主编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环境影响等方面对绿色厂房做出明确要求。目前国内已完成的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半数是中机六院的作品。该院已成为国内绿色工业建筑的倡导者、绿色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建筑怎么能“思考”?运行如何实现智能化?该院依托院士工作站,在模拟工厂运行状态的基础上,设计出工厂的整个控制系统,从原料进厂、生产、仓储等环节均采用信息技术,由电脑软件自动控制,实现整个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在设计者眼里,工厂就像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从设计、建造、移交、运营一直到拆除,什么时间“生病”,都要有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基于工厂“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思路,在我国工业设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郑州煤机、徐工科技、上海烟草等100余个项目,就是运用了这种先进的设计思路,由传统工厂“涅槃”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项,研发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应用半年产生经济效益2亿元……4年来,该院依托院士工作站,在绿色与智能工程领域取得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绿色与智能工程技术已逐步形成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绿色”与“智能”已经成为该院亮丽的名片。

编辑:岳文帅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