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注册登录

河南传统村落系列报道—李渡口村:茶道渡口百业兴

2014-11-19 07:50:07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文秀才故居山墙上的精美雕饰被誉为“河南第一花”

  

  老宅门楼的木雕

  核心提示

  河南省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是“万里茶道”的一个渡口,村名便由此而来。从明清到民国,这里的蓝河漕运码头人来货往,十分热闹。大街上屠行、酒馆、药铺、花行和染布行……商铺林立,生意兴隆,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商贸集聚地。

  李渡口村有着极为丰富的明清古建筑。“文秀才”李泽之故居、李南娃花行、宏运屠行、兴隆酒行……一处处规模宏大、雕饰繁复精美的老院,犹如一座展品丰富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证明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荣光。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平顶山报道

  一座“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这处屋檐宽大的宅子,是明代建筑。”“这处老宅是清朝道光年间的。”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树叶,铺了一地斑驳的树荫。李渡口村村委会主任李付营,带着记者穿梭在村里一处处青砖灰瓦之间。

  “文秀才”李泽之故居、李南娃花行、宏运屠行、兴隆酒行……村里一处处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向来者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座展品丰富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村口一处老宅,院落里古木森森。老院主人李建林正在清扫落叶。“我今年77岁了,我爷爷就住在这儿,那时候,这是一所一进三的宅院,从前街通到后街。这里原先是个大影壁,木头的,雕的全是花,从影壁两边走,过影壁就进到了庭院里。”如今,老院只剩下三间房屋,早已没有当年的华丽。

  李付营说,这是一处典型的明代建筑。墙体虽然裂缝很大,但是依靠柱子承重,是明代典型的“墙倒屋不塌”的建筑技法。“朱元璋做过乞丐,他当了皇帝以后要求老百姓盖房子都得留出宽屋檐,以便让乞丐在雨雪天气有容身之地。你看这老宅,房门向里缩进去一米多,留出宽宽的门檐,足以遮风避雨。”

  李渡口村建筑格局大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以当地特有的红石打地基,房屋则是砖木结构。两进和三进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东西建配房。大街红石铺路,石头就像刀切的一样规整,长短错落,古朴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大街两侧,大都是当年的商业老铺:染坊、酒馆、屠行、药房、布行、酒店等建筑依次排开,热闹非凡。

  在一个街角处,一座褐红色的二层楼房在树影中显得高大华丽。李付营说:“这是举子屋,是李渡口村当年接待官员住宿的地方。这门前有五级红石台阶,屋舍宽大,规格非常高,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酒店。”

  李付营介绍,李渡口村现存传统建筑830间,其中明清建筑630间,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代表性建筑组群有20多处,且大部分保存完整,堪称一座内容丰富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古代防盗网——石窗

  村里不但明、清两代的古建筑俱全,老宅的雕饰更是堪称一绝。一眼望去,重重的屋脊飞檐斗拱,屋顶五脊六兽庄严端坐,屋脊雕花繁复华丽。砖雕、石雕、木雕,无处不在,无处不精美。“文秀才”李泽之故居山墙上的雕花,麒麟、凤凰、莲花、寿桃、祥鹿等图案栩栩如生,几欲跳脱而出。各种雕塑被有机糅合成一个整体,飞扬洒脱,风姿绰约,被赞誉为“河南第一花”。

  “你看,这座老宅门楼上右边雕凤凰,左边雕祥鹿,有凤有鹿,就是有‘俸禄’。说明这户人家是当官的,是当时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官宅。”村里的雕饰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比如寿桃、牡丹、祥云、悬鱼、梅花,取其富贵或高洁等种种寓意,显露着主人的品位和身份。

  村里老宅的窗雕比较独特,除了工艺细腻的透雕花门木窗户,还有简单小巧的石窗。石窗图案简单明了,有“卍”字形,也有铜钱图案。石窗窗口较小且无法开关,透光、透气都算不上好。李付营介绍,清末及民国时期,常有盗匪流窜作案,因此很多人家都装有石窗,防备盗贼,相当于今天的防盗网。

编辑:岳文帅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