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寻水郑州 沟通天下的郑州水系力量

2014-08-19 01:51:44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古代郑州地区水系图

古代郑州地区水系图

    寻水郑州

    沟通天下的郑州水系力量

    (一)

    一个城市,因为有水便会添几分婉约和灵动。今年秋天,碧波千顷的丹江之水将逶迤北上,途经郑州的干渠将常年饱有上千万方的水量——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水量。南来之水不仅会“解渴”郑州,丰水年还会回补地下水,郑州地区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河流也将重焕生机。

    历史上的郑州并不缺水,名冠天下的荥泽、圃田泽碧波荡漾,索河、贾鲁河、枯河等纵横交错不计其数,逐水而居的古人在奔流不息的河流沿岸筑造城池繁衍生息,演绎着一段又一段彪炳史册的人类故事。

    即日起,郑州晚报品牌栏目将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寻水郑州”,我们将用脚步溯水寻源,考据郑州地区水系历史由来,讲述郑州水系和这个城市的故事。

    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文

    白韬/图

    草肥木森,河湖丰沛,最古老的王家狩猎场

    郑州西,沿荥阳汜水镇西行,山头耸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便是历史闻名的虎牢关,它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在此大战吕布,留下了“三英战吕布”的千古传奇,也成就了虎牢关的历史美名。如今,巍峨高耸的关门早已湮没在历史中,我们只能通过残留的遗迹去遥想曾经的雄浑壮观。

    虎牢关的名字由来已久,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水经注·河水》记载,周穆王姬满在圃田泽打猎,命随从掠林惊兽时,忽然看到有老虎在芦苇丛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

    有人说,这就是历史文献中有确切记载最早的国家动物园。

    而在《诗经》车攻篇章中,提到了“搏兽于敖”,描述了周宣王会同诸侯策马东行,来到郑州地区狩猎的宏大场面。

    《诗经》另一篇章“大叔于田”,则更为详尽地记述了高中语文课本中《郑伯克段于鄢》的主人公郑庄公之弟共叔段生擒猛虎的场景。

    “叔在薮,火烈具举”,说的是周围熊熊大火燃烧,猛虎被围堵在深草之地,叔单枪匹马与虎较量。只见他脱去了上衣,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和身,也照亮了将要拼死的困兽。结果“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叔不但生擒猛虎,而且扛起来献到了君王哥哥面前。

    寥寥数语,一个勇士的形象跃然纸上,能与其媲美的或只有《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那段记述。

    故事中狩猎捕虎的发生地就在郑州地区的圃田、荥阳一带,透过历史典籍,我们可以一窥古代郑州的环境:草木欣荣的原始森林,珍禽野兽聚集,老虎等巨型猛兽时常出没,原野广阔,沼泽遍布,河流纵横交错,是个皇家狩猎场、后花园,既适合人类居住,又是动物的天堂。

    沟通天下的郑州水系力量

    郑州西南高东北低,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水系大多发源自西南山地,除了巩义伊洛河、荥阳枯河流入黄河,其余大多水系借助自然地势蜿蜒曲折一路东去,汇入淮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相思》中,描述的就是一幅当时从中原大地到水波扬州的水上交通图,他曾乘舟南下,一路吟诗作赋。

    郑州史上最有名的湖泊莫过于荥泽和圃田泽,历史上最早连接黄河、淮河,沟通天下的鸿沟水系以及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都曾借助郑州水系的力量。

    郑州西北荥阳境内,汉霸二王城雄踞黄河岸边,两千多年之前,刘邦项羽曾连年征战,最后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由此,也有了中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

    鲜为人知的是,鸿沟并非我们认知中的一条普通沟壑,而是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运河水系的总称。鸿沟水系、隋唐大运河、贾鲁河在历史的变迁中承担着沟通黄淮的重任。

    鸿沟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由战国的魏惠王开凿,《史记》记载“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它先引圃田泽、荥泽的水,后在今荥阳北引黄河水,向东经过开封折向南部,经过尉氏、太康、淮阳后汇入淮河。在其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黄淮间的主要水上交通线路之一。

    学术界认为鸿沟是中原地区最古老的运河,比国内最早的运河江苏邗沟晚了约150年。但也有说法认为,鸿沟最早开凿于大禹治水时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

    鸿沟的开凿是中国运河营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后来隋唐大运河积累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其中的通济渠就是在鸿沟水系旧有河道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成就了沿途城市“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中外旅商莫不辐辏”的历史繁华。

    荥阳的“荥”的繁体字揭示着这里曾是水宜之地

    历史上的郑州水草丰美,千古黄河奔流东去,荥泽、圃田泽波光潋滟,交错纵横的河流水系更是不胜枚举。

    荥阳的“荥”的繁体字,上面两个火,有种说法是,高处俯瞰这个地方,水面映着天光云影,明灭可现,像星星点点的灯火。

    古时候,人们逐水而居,他们在河流沿岸的高地上筑建城池繁衍生息,谱写着一段又一段彪炳史册的人类故事。

    临郑州惠济区古荥镇,有一大坡,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将其描述为“高崖”:在古荥镇之东,高崖的高度约二十米,古荥镇东南索河南岸,高崖高度降到十米。

    高崖西北与绵延不绝豫西丘陵相连,东南俯瞰黄淮平原,那里不但蛰伏着历史悠久的荥阳故城,还有一座更为古老的城市沉睡于此——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此发掘了一座迄今发现的中原地区最早的城址,距今四五千年的西山古城遗址。

    中国何时出现城市,历史文献说法不一,有说神农氏“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有说“黄帝筑邑造五城”,也有说,“夏鲧(读音Gǔn,夏禹的父亲)作城”。

    西山古城遗址时间上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空间上处于黄帝活动的范围,又身居周边同类型聚落群的中心地位。它的发掘佐证了历史文献中黄帝时期出现城记载的可信性,因此,考古学家许顺湛认为“把西山古城称为黄帝城是无可非议的”。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陈隆文认为,西山古城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城市的雏形,也表明了历史上郑州就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作为中原地区商贸中心历史的久远。

    河流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保障,也是人类聚集区天然的保护屏障。商城遗址、京襄城、郑韩故城……在郑州这片上风上水的风水宝地上,各朝各代在此建国造城。

    南来之水奔腾前来,郑州也将再现水灵美景

    郑州地区历史上有多少河流,并未有一个准确的数据。郑州河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现在郑州地区大小河流124条。

    在郑州生态水系规划总布置图上,郑州现有河流的流向一目了然:索须河、贾鲁河奔淌而去,临黄河大堤折向东南;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潮河一字排开先后在郑东新区一带注入东风渠,然后携手向东南投入贾鲁河。

    今年秋天,郑州也将迎来一池碧水,南来之水一路逶迤北上,根据分配计划,南水北调分配郑州年总供水量为5.4亿立方米,根据常庄水库现有1700万立方米库容来算,就等于多了20多个这样大水库的水量。

    穿越郑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在郑州市境内129公里,干渠犹如一条玉带从郑州市经过。渠道水面达1.5万亩,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其实,早在2002年,郑州便启动了大规模的河道治理工程,2006年,郑州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正式启动,昔日的贾鲁河、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现如今芳草萋萋碧波荡漾。

    根据规划,到2015年,郑州市水面面积将增加至46.3平方公里,全面实现“水通、水清、水大、水美”目标,将郑州建成人水和谐的“水域靓城”,实现河湖水景辉映,森林水域交融,碧水蓝天与绿色城市融合,人水和谐共生。

    遥望不久的将来,当浩浩荡荡的南来之水奔腾前来之时,郑州这个中部“干渴”的城市将立即水灵起来。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库区也会部分重现生机,绿城郑州或将重现历史上水草丰美的盛景。

    鸣谢

    本栏目专家顾问团成员: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隆文;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荥阳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万卿;

    郑州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姜楠。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