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棉一厂生活区大门
中原网讯(记者 刘凌智 张翼飞/文 张翼飞/图)1953年,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落定棉纺路,郑州西区成为工业区的道路就此开始,棉纺路的辉煌也就此开始。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中,棉纺路的风光一时无二:一条街的工业撑起几乎整个郑州,税收占整个城市的一半以上;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多位领导人到这里视察,对纺织企业的飞速发展给予高度肯定;上海、武汉等地工人源源不断地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高工资 高福利”的棉纺厂姑娘小伙成为人人艳羡的对象……
从老郑州人那里,你还能听到一些曾经流传甚广的民谣,其中有不少就是说纺织厂的发展的。
历程
豫丰纱厂曾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纱厂
很多人不明白,国棉一、三、四、五、六厂在西郊建设路一字排开,为什么二厂独独远在陇海东路的布厂街?
“中华民国九年半,豫丰纱厂大开店。一天挣它八个子,出来还得搜一遍”。豫丰纱厂就是国棉二厂的前身。
创办于1919年的豫丰纱厂曾是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纱厂。
豫丰纱厂的创办者、上海人穆藕初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四大纱王”之一,他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德大纱厂、厚生纱厂,创出了“宝塔牌”棉纱。在奔赴郑州考察,看到这里“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路甚广……”他当即说,阿拉上海人一定要在郑州办纱厂,办大纱厂!
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郑州成为两军必争之地。豫丰纱厂被迫拆迁到重庆,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重庆国棉一厂。
1953年,在被日军炸剩下的旧厂房里,政府安装了3万枚新纱锭,在上海和本地招收工人,重开豫丰纱厂。
1954年,郑州西郊新建的纺织厂投产,由于拥有5万纱锭,被命名为郑州国棉一厂,豫丰纱厂成为“国棉二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