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老照片:1954年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 是棉纺厂的

2014-04-25 07:42:01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毛泽东参观国棉四厂研制的喷气织机

贡献了整个郑州六成的税收

纺织业对郑州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曾经达60%以上。

“纺织行业为国家创利税71亿元人民币,是投资的30倍。当时有人形容郑州一个厂就至少为国家赚了18个棉纺厂。但好景不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体制下的棉纺厂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省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李秀明说。

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棉纺工业,1991年,郑州成立以国棉一厂、三厂、四厂、五厂和郑州印染厂、色织印染厂为成员的嵩岳集团。

2005年,各大棉纺厂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改革,先后被拍卖、收购和改组。

国棉一厂、六厂现在已是高楼林立的锦艺城。

国棉三厂、四厂分别迁往中原纺织工业园区和中牟县白沙镇。

国棉五厂更名“郑州豫欣纺织有限公司”。

声音

“大家生活、思想都简单,连涨工资都互相谦让”

王衍建,原国棉四厂的工人,今年76岁,身板硬朗,嗓门洪亮。他拿着一张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参观四厂研制的喷气织机的照片说,郑州每往前走一步,在他心中就会产生巨大的触动。

1956年,王衍建进入国棉四厂,最开始做辅助工种加油工,“大家都很单纯,一心想的就是国家建设,每天工作12个小时都不会喊累,那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一个工厂里有4000多人,上下班真是人山人海。”

王衍建的老伴史桂梅,当年从戏剧团转业到国棉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当时对工人身份,有一种自豪感,社会地位也很高。”王衍建笑着说,能找到国棉厂的纺织女工做老婆都高兴死了。

在那个文化娱乐条件有限的年代,转为技术工种修理工的王衍建,每个月拿着49元的工资,除了看书、打篮球外,就是等候着每周六厂里专门在家属院放电影,而现在他能记得的只有《中华儿女》和《五朵金花》了。

王衍建说,大家的生活和思想都很简单,连涨工资都会相互谦让,多拿多占都会脸红,谁吊儿郎当就会让人瞧不起,一心为发展尽职尽责,“那时家里还没有14英寸的黑白电视,西边的三官庙还是个大土坡……”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棉厂走向衰落。提起原因,王衍建说,技术相对落后,销售渠道出问题,改革步伐跟不上,设备老化……

经过多年的变迁,厂区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那大红色的柱子、顾老大的绿色门楼、金色的大字。

“现在郑州发展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它的明天会更好。”王衍建说。

相关链接:

老照片:44年前的郑州地图 大同路曾叫“反帝路”

郑州老照片:八旬老人翻出旧照片 回忆老郑州

光阴的故事:郑州四兄弟57年前合影老照片感动网友

组图:回味古老郑州 向市民征集郑州的老照片

老照片:二七纪念塔 承载了郑州人多年的回忆与梦想

[作者:  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