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千年黄河千年叹

2014-03-31 02:31:26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腾格里沙漠深处,马群驰骋的草场附近便是烟囱耸立的化工厂。这片原本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沙漠绿洲正在经受着严重考验。

腾格里沙漠深处,马群驰骋的草场附近便是烟囱耸立的化工厂。这片原本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沙漠绿洲正在经受着严重考验。

黄河内蒙乌海段,成片的向日葵点缀在黄河两岸。然而河岸几公里外却是林立的化工厂。

黄河内蒙乌海段,成片的向日葵点缀在黄河两岸。然而河岸几公里外却是林立的化工厂。

沙坡头的黄河,呈一个巨大的几字形的拐弯,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河道两岸独特的块状地表形态,印证着这里的治沙历程。

沙坡头的黄河,呈一个巨大的几字形的拐弯,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河道两岸独特的块状地表形态,印证着这里的治沙历程。

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其实就是一条潺潺细流,被铁丝网围了起来加以保护。

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其实就是一条潺潺细流,被铁丝网围了起来加以保护。

青海黄河边上的高原牧场,草场沙石化的形势严峻。

青海黄河边上的高原牧场,草场沙石化的形势严峻。

化工企业将剧毒的化工污水直接排放在腾格里沙漠,之后还会用沙子掩埋,威胁着沙漠地下水的安全。

化工企业将剧毒的化工污水直接排放在腾格里沙漠,之后还会用沙子掩埋,威胁着沙漠地下水的安全。

腾格里沙漠深处迅速发展起许多大型化工厂企业,不停侵蚀着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

腾格里沙漠深处迅速发展起许多大型化工厂企业,不停侵蚀着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

宁夏青铜峡下游不远处是建于东汉的汉延渠,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宁夏青铜峡下游不远处是建于东汉的汉延渠,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宁夏中卫市,黄河水靠电力抽取后通过这些管道被输送到各个灌溉区。

宁夏中卫市,黄河水靠电力抽取后通过这些管道被输送到各个灌溉区。

黄河源区,偶遇的落日把整个天空渲染得色彩浓烈。

黄河源区,偶遇的落日把整个天空渲染得色彩浓烈。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的数千年文明至今不曾断绝。黄河与农业的关系塑造了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与动员模式,及至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人类与黄河的关系依然密切。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源头水线退缩与高原冻土融化,流域内农业灌溉的巨大用水量,还有工业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都直接影响着黄河流域本已脆弱的生态。如何处理与这条千年大河的关系,答案依然有待求索。 方谦华/图 汪永晨/文

    极美却脆弱的黄河源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世界三大文明皆起源于三大河流。黄河即是其一。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2010年,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发起了“黄河十年行”活动,旨在记录2010~2020年十年间黄河如何应对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一连四年,“黄河十年行”调查人员都会去黄河源头——约古宗列,一次次眼见着河源湿地步步退缩。那里是无人区,全球气候变化对河源的影响显而易见。

    真正的黄河源区,有三条支流,从北向南依次为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到底哪一条才是正源,学术界还在争论。但国家地理的地标定在了约古宗列。

    2009年,标示黄河源头的国家地理坐标处,水草茂盛,人不敢下脚。

    2010年,河源四周的湿地差不多都干了,地面再出水的地方,离标识两米。

    2012年,黄河来水高于正常年份三成,但在源头完全看不出水量增加的迹象。

    2013年,河源到地面再次出水的地方是3.5米,源处水线的退落非常明显。

    从2004起,国家财政拿出75个亿,支持青海省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治理草原鼠害和黑土滩及人工增雨等所谓“综合性”工程;青海省政府还颁布了禁牧、禁垦、禁伐、禁采四禁令。三江源区的部分牧民开始迁徒到了城镇定居,黄河发源处的三江源区逐渐向无人区方向发展。

    如今在黄河源头,随时都能见到铁丝网,很多草原专家认为:围栏虽对保护草场有一定好处,但受伤害最大的是野生动物。它干扰了野生动物活动,也干扰了草场的正常演替。野生动物很难穿过,一旦遇到天敌,无路可逃,草原上的食物链结构就会被破坏。例如青海湖有我国独有的、仅剩几百只的普氏原羚,有了围栏以后被狼一追,就撞到围栏上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家的观点和媒体的报道都告诉我们:三江源由于过度放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黄河源的草原沙化是现实。可不论是专家、牧民还是我们这几年走进黄河源的实地考察,三江源区都谈不上过度放牧。如果要追究沙化的元凶,全球气候变化与三江源生态的变化不能不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2011年天气干旱,牧草长得不好。2012年雨水旺盛,所以草原也是一派生机。对高寒草甸来说,雨水才是主宰一切的王者。

    千年农业千年渴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的是她来自青藏高原。而黄色,则来自黄土高原。

    黄河水的灌溉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其中至今仍最为人称道的三大农业灌区即是:河套灌区、宁夏灌区和河西灌区。

    今天,年径流量平均58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中上游的黄河农业灌溉每年要用掉200亿立方米,相当总流量的34.4%。在中下游农业和新兴工业的强大用水需求下,黄河曾有一年中断流200多天的纪录。

    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国家对黄河流域各省的用水量进行了分配。青海省每年为黄河提供的径流量有几百亿立方,但是1987年“黄委会”制定的分水方案中,青海只分得14.7亿立方米。“试想,如果从青海开始,黄河就这么提灌,它还能有总水量一半的径流量到达兰州吗?”宁夏水利博览馆馆长包旺勤称,从灌渠的发达程度来说,现在无疑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每年分配给宁夏的黄河水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黄河的水时多时少,总归非常有限。但人类的需求却是无穷的。

    黄河在宁夏穿行时,一路都是沙漠,突然眼前出现一片绿洲,让人为之振奋。黄河在这里几乎绕了一个圈,滋养着这片沙漠绿洲。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为阻止沙漠扩张,保护包兰铁路,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沙坡头治沙。这里采用的草方格沙障法固定沙丘,取得了成功,沙坡头因此闻名于世。这里也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沙漠景观并取得良好治沙效果的自然保护区。

    在宁夏白银黄河边,虽然因为附近工厂的污水直排,农民郝东升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大葱几年一点收成都没有。但2013年我们到他家地里时,他依然在地里忙活着,他说自己是农民,守着黄河水,不种地做什么。在黄河与渭河交汇处的潼关,年年都在黄河边给我们唱秦腔的刘金会老人,2013年的夏天则告诉我们,本来靠在河边开出的一小片地就够吃了,可现在那里就要搞旅游开发了,靠黄河水种了一辈子地的她,可能真的要去女儿家养老了,最舍不得的是黄河边的家,黄河边的地,还有地里那年年一茬一茬长出的庄稼。

    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境地

    黄河是一条既苍老又年轻的河流,因为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黄河入海口已多次改道。今天,黄河入海口位于东营,地处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后形成的。现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及黄河故道,是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3万公顷,号称全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但与这片湿地共存的还有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作为重要石油开采基地的东营,自然催生了很多化工厂。进驻了近70家化工厂的工业区,目前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在东营湿地保护区博物馆,我们看到在保护区规划图上,表示候鸟的白色标志和表示石油钻井机的红色标志紧邻在一起,化工企业几乎都坐落在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碑仅三米的工业园区。

    这几年,园区发展迅猛,从腾格里苏木财政收入的增长上可见一斑:2008年,该苏木财政收入3500万元,是2000年时30万元的近120倍,腾格里工业园被称为“沙漠中崛起的奇迹”。

    但31岁的牧民巴伊尔忧心忡忡。2011年5月23日,巴依尔前往宁夏中卫买东西,走到内蒙古751省道121公里标识处时,看到几辆大型翻斗车慢慢驶向沙漠深处,空气中正弥漫着一股怪味。随后,巴依尔发现751省道旁边有好几个污水坑。这样的污水坑,腾格里工业园区附近很多工厂厂房后也有。其中两个特大的污水池,面积足有几个足球场大。这些污水坑中部多呈黑色,四周则为白色,坑底部分地方已经干涸,一脚踩上去,会冒出青铜色的泥浆。

    巴依尔说:“沙漠下面是连成片的地下湖,那是沙漠里生命的保障,如果被污染了怎么办?”专家警告:“一旦地下水被污染,几乎不可能恢复,牧民们不仅将失去千百年来的生存栖息地,腾格里沙漠独特的生态环境,可能也将面临严重威胁。” 南都供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