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芳在给村民看病
在舞钢市杨庄乡长岭头村有座连绵起伏的山峦,相传有位叫燃灯的道人曾云游至此,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祥云缭绕,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驻身修炼。数年后,燃灯道人得道成仙,为感念这一带民风淳厚、百姓质朴,他在山上留下一座神灯护佑山民。山民们为了感激燃灯道人的庇佑,就把这座山称为“灯台架”。
传说真假无法佐证,但是,在这里翻山越岭行医48年的乡村医生陈心芳,被山民们真真切切地称作百姓健康的“守护神”。
为治母病自学医
陈心芳记事儿起,每到冬天,母亲就一个劲儿地喘,有时一口气喘不上来,几乎要了命。那时,村里人说,他母亲是看见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才受折磨的。陈心芳年龄还小,母亲每次发病,他都会胆战心惊地躲在一边。慢慢长大后,陈心芳才得知,原来母亲得的是支气管炎。于是,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当一名医生,把母亲的病治好。
1961年7月,陈心芳初中毕业后留在长岭头小学任代课老师。四年中,他一边教书,一边自学医学知识,读了不少中西医药理知识书籍,自己有个头痛发烧,根本不用找大夫,弄一两服草药煎服后,准能药到病除。其间,已是大夫的本家叔叔陈永林给予了陈心芳很多点拨。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1964年,酷爱医学的陈心芳感动了时任尹集卫生院院长的张万银。张万银推荐他到舞阳县卫校学习中西医及临床诊治。多年的夙愿成了事实,陈心芳哭了。
正当陈心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来之不易的学习中时,因为政治运动,陈心芳不得不被迫中止学习。所幸,上学的十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已把三年的课程都通读了一遍。
悉心钻研渐成名
1965年7月,陈心芳回到长岭头村,村大队为他腾出两间茅草房做卫生室。从此,陈心芳成了一名赤脚医生,这条行医路一走就是48年。
作为全大队唯一的大夫,看病行医责无旁贷,卫生宣传、疫情防治、接种疫苗等更是分内工作,陈心芳乐此不疲。
“那是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公社卫生院每年只给100片安乃近、30支青霉素,这些药够用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心芳记忆犹新。为了解决药品不足,陈心芳翻山越岭自己采药。长时间的采药经历,让陈心芳摸索出了《本草纲目》中没有涉及的一些验方,比如把蒲公英加白菜根切成碎片熬茶喝,可以预防感冒。
“我这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尹集卫生院、舞阳县人民医院、舞钢公司职工医院的医生都是我的老师。”陈心芳说,“乡村医生与医院医生不一样,要求既要会外科、内科、妇科,还要会儿科、脑血管科、骨科;既要懂中医,又得懂西医,随时都会遇到不同的病人需要医生救治。”陈心芳边行医,边苦读了《伤寒杂病论》、《临床应用解剖学》、《基础医学》、《外科学》、《内科学》、《传染病学》等医学经典。每天晚上睡觉前,他还把当天诊治病人的病历记录看一遍,反复研究同一病症的不同表现及诊疗举措。
最重要的是,陈心芳还把缠磨母亲几十年的哮喘病也治好了。打这之后,他就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
为取糖丸摔折腿
1984年,乡村医疗体制改革后,陈心芳承包了卫生室。个人承包卫生室后,有些承包者早把出力不赚钱的卫生防疫、接种疫苗等甩开不干了,但陈心芳觉得,自己是乡亲们培养出来的医生,不能为了挣钱昧了良心、丢了医者仁心的信条。陈心芳还像往常那样,一边给大家看病取药,一边免费宣传卫生知识、疫情防治、接种疫苗。拿陈心芳的话说,一个举手之劳的小事儿,也可能让一个人一辈子对你念念不忘,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吧。
2006年1月5日,大雪过后,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陈心芳从杨庄乡卫生院领取小儿糖丸后搭乘一辆三轮车回家。在一个拐弯处,由于司机操作不当,他们连人带车翻进了两米多深的沟里。陈心芳被车甩了出去,当他还未从惊慌中缓过神来,三轮车又重重地砸在了腿上——陈心芳右大腿骨断成了两节。
伤筋动骨一百天。看着前来问医看病的人焦急的样子,卧床80多天的陈心芳怎么也躺不住了。他颤巍巍地拄着双拐,一步步从病床挪到就诊桌前,一坐就是一天。没过几天,右脚肿得连大号拖鞋都穿不上了,到晚上,锥心的疼痛和肿胀感让他彻夜难眠。他心里清楚,这种痛是因为自己过早下地走路造成的。即便如此,只要有人来看病,他照诊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