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焦裕禄家风:不能搞特殊

2014-03-17 23:47:39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2004年5月14日,焦裕禄的祭日,徐俊雅和6个孩子聚集在焦家小院合影留念。

  “县委书记的女儿要带头吃苦”

  作为焦家的长女,焦守凤既要上学读书,又要帮父母做家务,还要照料年幼的弟弟妹妹们。这些事影响了她的许多精力,她中考落榜了。

  她喜欢读书,哭着要父亲给她安排复读,焦裕禄没同意;有好几个单位都希望她到他们那里去上班,做打字员,做老师,话务员......焦裕禄知道后一一拒绝。

  一天早上,焦裕禄对闷着气的焦守凤说,走,咱上班去!

  听到这句话,焦守凤兴奋的跟着父亲去上班。当父女俩一路走到兰考食品加工厂时,她傻眼了。原来父亲安排她到食品加工厂当腌咸菜的小工。

  在这里,焦守凤有时一天要腌上千斤的萝卜,有时一天要切几百斤的辣椒。晚上双手被辣椒烧的火辣辣的疼,根本睡不着,她只好起来打盆凉水泡手。

  腌咸菜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一个十八九的小姑娘挑着咸菜走街串巷的吆喝的卖。

  焦守凤哭过,也在暗地里埋怨过父亲对自己太狠心。她心生怨怼,赌气一个多月没回家。

  焦裕禄耐心地教育她:“县委书记的女儿,更应该热爱劳动,带头吃苦,不应该带头搞特殊化啊!”

  不久后,焦裕禄病重。焦守凤去郑州看望父亲时,焦裕禄从手上取下自己戴了多年的那块手表交给她,说:“爸爸没让你继续读书,也没给你安排一个好工作,爸爸对不起你。这块旧手表是爸爸唯一的财产,送给你作个纪念吧。”

  焦守凤泪如雨下。后来,这块手表成为焦家最珍贵的传家宝。

  1966年2月26日,根据焦裕禄生前的遗愿和兰考民愿,河南省委决定将焦裕禄的遗体从郑州迁葬于兰考。

  当天兰考万人空巷,人山人海,街两边挂满挽联。当焦裕禄的棺木刚刚在街头出现,悲痛的人群,不顾一切的冲向前去,泣不成声。火车站离墓地不到三里地,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

  这一刻,焦守凤明白了为什么兰考人民拥戴父亲。他一生清廉,身为高官却两袖清风,不属于自己的坚决不占不求,从来不搞特权。他和兰考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有雨水之情。

  那是50多年以前的事儿了。50多年来,焦守凤一次也没利用父亲的名头搞过特殊,至今仍住在一个狭小的屋檐下。

  ......

  焦守凤回过神来,叹了一声气。又见柳条新绿,父亲过世已经整整50个年头。50年来,那个终日忙碌,身影高大的父亲,在她心里并没有走远。“不准搞特殊”的家风,焦家上下恪守不怠。

  (三)次子焦跃进:做焦氏家风的血脉传人

  焦跃进敦厚内敛,不善言辞。

  他的办公室,摆着一尊父亲的铜像。他时常对着这铜像沉思,既为缅怀,也为聆听父亲的心灵教诲。

  焦裕禄去世时,焦跃进才6岁,母亲徐俊雅也才33岁。家里上有两位年迈老人,下有6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一家9口人全靠徐俊雅每月50多元的工资和每个月13元的抚恤金艰难度日,生活很拮据。

  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一个作业本,正、反两面都用完,才会换新的。

  但母亲始终记着父亲临终前的遗言:“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

  母亲的教诲

  在焦跃进记忆中,父亲高大而严厉,常常不在家。对父亲的印象,大都来自母亲和周边人的描述。母亲徐俊雅少言寡辞,跟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能搞特殊,不要忘了你是焦裕禄的儿子。

  作为焦氏家风的关键传承者,母亲对孩子的管教是极其严厉的。正是因为她的言传身教,焦家的孩子们才融入了父亲博大的精神生命河流里。

  那一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焦跃进知道,只要母亲向组织提出申请,他完全可以留在县城。母亲拒绝了他的要求,声色俱厉的说,别人能下基层,为什么你不能去?“记住,干好了,你是焦裕禄的儿子,干不好,你也是焦裕禄的儿子。”

  在母亲的坚持下,焦跃进来到农村,担任生产队长,也就是在那里,老农讲述的关于爸爸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让深刻感受到了父亲与兰考人民深厚的感情。

  当时队里有个小砖窑,焦跃进干的是最重最累的活儿——手工脱坯。“脱坯打墙,活见阎王。”焦跃进一天能搬2000多块,晚上经常浑身疼的睡不着。“别人能干,为什么我不能干?县委书记的孩子不特殊。”

  后来当上县委书记后,为了工作方便,焦跃进在自己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当时电话尚未普及,还是摇把的。母亲看到后,质问他原因,焦跃进说方便工作。

  “用电话指挥工作,有点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啊。通过电话,什么实际情况也了解不到。要多向你父亲学习,有时间多往老百姓中去,那才是最实际的情况!”

  焦跃进想到了父亲。“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徐俊雅对焦氏家风的传承,让焦跃进完全融入到父亲的精神河流中。

  不搞特权的“小焦书记”

  作为政府官员,焦跃进在日常的工作中更能体会到父亲这句“不能搞特殊”的涵义。不搞特殊,就是深入基层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廉洁奉公,自觉把权力关进牢笼,不通过特权谋利。不能搞特殊的家风,也成为他从政的一条座右铭。

  身为干部,焦跃进有审批钱财的大权,但他从未用特权给自己搞过特殊。他放言“坚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该花的也是一分钱掰两半花”。

  有一次他和某农业局局长去上海出差,他要了一个三人间,农业局长有意见了:上午要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客商谈生意,这三人间有损于我们县的形象啊!就开了一个套间。等与外商谈完后,焦跃进马上让把房退掉,又回到了三人间。为了谈生意,他们一天都没吃好饭,局长想晚上一定要补偿补偿,谁知焦跃进领他上了地摊,每人一碗米,一个小菜,另加一碗白开水。

  焦跃进从政期间,曾在乡里、县里、市里的很多部门“当家”,却从未给任何一位亲属安排过工作,为官严谨。在一次会议上,他说:“当年父亲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是焦裕禄的血脉传人,一定接好父亲的接力棒!”

  在他心中,父亲就是他的榜样,”不能搞特殊“就是他的信条。他经常访贫问苦,走访孤寡老人,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带回办公室集体研究。老乡们都说,这娃长得像他父亲,办事也像焦裕禄,人们叫他“小焦书记”。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对我既是一种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对我是一种鞭策,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

中原网独家策划:焦裕禄在兰考的时间去哪了?

[作者: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